室外温度>32℃,湿度>60%,通风差,极有可能发生中暑,随着室外温度升高,九医急诊科接诊的中暑患者越来越多,所幸大多是轻度中暑。中暑分先兆、轻和重度三种,重度中暑又分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所有中暑症状中,“热射病”是最可怕的一种。重度中暑的死亡率高达60%~70%,为了预防和对付中暑,减少悲剧发生,专家给出了一系列对应措施。
今年轻度中暑较多
市民普遍反映,今年格外热。最近因为酷暑和暴雨交替出现,空气闷热潮湿,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导致中暑伤湿,出现头重、头晕、胸闷、憋气、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记者从青岛市第九人民院急诊科了解到,今年来,医院接诊了不少中暑患者,但跟往年相比,并不是特别多。随着室外温度越来越高,中暑急诊的病例越来越多,不过大多是轻度中暑,几乎没有出现重度中暑。对此,急诊科主任李宏解释:“可能是天气热了,市民更多注意防范了,降低了中暑的发生率。”
李宏介绍,人体体内温度超过40度,人体调理不来,就会造成中暑现象。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拖延或治疗措施不当均可导致严重的后果。他强调,当室外温度超过32℃,湿度大于60% ,通风较差的情况下,就极有可能发生中暑,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据李宏介绍,我们通常说的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种。在三种中暑类型中,最严重的算是重度中暑,他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不论是哪一种,都有随时危及生命的危险。
预防中暑,按照这5条做
那么,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应当如何防止中暑呢?
避免在烈日下暴晒。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期间是阳光最猛烈的时段,应尽量避免在这段时间外出,若必须外出,记得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尽量穿棉麻、丝类等吸汗、透气的衣服,充分做好外出防晒工作。
老年人应减少高温外出。待在家中的老人也要注意休息,高温时减少外出,避免高温阳光直射下的连续劳动,热射病常因照射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尤其应该避免10点到16点出行,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要避免外出。
多补充水分。最好保证每天1.5~2L的水分,若身体条件允许,多进食水分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在运动后或大量出汗后可以喝适量淡盐水,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
随身携带应对中暑的急救药品。夏季外出时可以随身带上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如突然感到头晕、胸闷,滴几滴在太阳穴和胸口,可以稍微缓解不适。
要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午睡、勤洗澡、饮食清淡的好习惯,多吃鱼、肉、蛋、奶和豆类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及西红柿、西瓜、苦瓜、桃、黄瓜等防暑蔬果,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也能降低中暑几率。
一旦中暑了,学学这5招
中暑在于预防,如果防不胜防,不幸中暑了怎么办?对此,专家也给出了应对措施。
首先,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抬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接下来,给患者降温,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有条件的到空调间,以加速散热,但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
然后,等患者清醒了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但不宜大量补充,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李宏称,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即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 ,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 、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最后,李宏强调,重度中暑的死亡率很高,通常在60%~70%,一旦昏迷,要赶紧送医院,女性和老年人 ,特别是孕妇,是中暑的高危人群,最好减少出门。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