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损伤,传统手术需要切开皮肤和肌肉,量好损伤尺寸,再利用钛合金网弯成需要的形状,浪费时间还增加感染风险,且手工欠精确。而3D打印技术应用于医疗后,问题迎刃而解。8月9日,国内首家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落户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除了打印模型和植入假体外,未来10年内还有望实现生物3D 打印,比如活细胞眼角膜!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在青岛,青大附院、海慈医院、中心医院、城阳区人民医院等医院已经开展了3D打印技术。
3D打印眼科中心揭牌 8月9日上午,在“青岛市3D打印应用研发中心”,市立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周占宇教授,欣喜地向记者展示着一款“3D打印成型”的眼眶模型。此模型是三迪时空网络科技公司根据市立医院提供的医学影像资料打印而成 ,医生可以根据病人骨折的部位,“预成型”手术用材料,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这将大大节省病人的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上述成果,得益于刚刚挂牌成立的国内首家3D 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由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与三迪时空网络科技公司合作建立。
填补国内眼科空白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但在眼科领域则刚刚起步。目前,国外已有3D打印的眼科手术器械、适合于病人特殊眼部结构的义眼,以及3D打印病人眼眶模型、便于医生术前对照的病变模型,但在国内,眼科领域与3D打印的结合尚属空白。
此次国内首家3D 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落户青岛,揭开了3D打印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研发序幕,也填补了国内眼科领域与3D打印技术结合的空白。
“医生需要为眼眶骨折的病人进行眼眶骨折整复手术,但是,眼眶不仅面积狭小,而且重要血管、神经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另外,由于每位病人眼眶的骨折形状、大小千差万别,因此,手术中植入物的形状、尺寸也就不同。3D打印技术可以在手术之前,先打印出病人骨折部位的眼眶模型,帮助医生熟悉手术部位的具体情况,增加手术的精确度,减少手术时间。”市立医院(集团)眼科中心主任周占宇介绍说。
有望实现3D打印眼角膜 据三迪时空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培学介绍,初步规划的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建设共分三期。
一期将筹建眼科3D打印整形应用研发实验室、眼科3D 打印假体应用实验室、三迪时空眼科3D打印应用数据处理中心;二期将筹建国家级眼科3D打印技术和材料研发实验室、眼科3D 打印应用医师培训交流中心;三期将筹建生物3D打印眼角膜应用实验室。
“目前能够实现3D打印模型和植入体,却不能打印活体,比如眼角膜,以及带有干细胞的颅骨”,李培学解释,生物3D打印眼角膜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外还在研发阶段,但随着材料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争取在10年内实现3D打印眼角膜。
目前国内眼角膜需求缺口大,约有400万人正在排队等待捐献,平均每年以10万的速度递增。李培学大胆预设,如果3D打印眼角膜成为现实,将大大造福人民,弥补眼角膜捐献缺口,让更多的等待者早日重见光明。
◎链接
还有哪些医院也能3D打印
青大附院 在青岛,青大附院是较早开展3D 打印技术的医院,目前已熟练应用于骨科和口腔颌面外科两个科室,另外,神经外科也正在实验和探索中。
骨科医疗中心包括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和运动医学科,四个科室全部开展了3D打印。脊柱外科主任马学晓告诉记者,骨科自2013年6月份引进这项技术,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上百例手术。其中,脊柱外科应用最多,共计70多例。
作为另一个较早开展3D打印技术的口腔颌面外科,袁荣涛主任表示,自2015年初至今,共计打印了20余例。
中心医院 自去年11月份引进了3D打印技术,目前只应用于骨科,截至目前,已经有两名患者受益。
据科室副主任孙涛介绍,其中一位患者是60岁的孙先生。他带领团队应用数字骨科及3D打印技术为该患者“私人订制”了详尽而切实的手术方案,成功实施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据介绍,8月份医院又成立了数字医学及3D打印临床实验室,下一步将拓展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泌尿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口腔科和血管科都有望开展3D打印。
海慈医院 医院肺病科应用了3D打印技术,是目前医院唯一一个开展该技术的科室。早在2015年中旬,肺病科首次采用3D扫描及3D打印技术成功制作出一种新型无创呼吸机面罩。
据科室王宁医生介绍,在还没有应用3D打印技术之前,临床应用的无创呼吸机面罩,都是同一型号,无法避免某些缺陷,如有些人戴着不合适、不舒服,存在漏气、压力不足影响疗效。
而3D无创呼吸机面罩能够完全克服上述缺点,因其采用量身定制,能够完全符合人面部曲线,能有效提高无创通气的舒适度。
城阳区人民医院 今年5月份,岛城首个医学3D打印中心——城阳人民医院医学3D打印中心正式成立,并将3D打印技术与骨科、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相结合,自5月12日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患者进行了颅骨修复手术后,现已为多名患者顺利完成了手术。文/图 记者 王鑫鑫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