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抢救技能 地铁公司"第一响应人"达157人(图)

2016-08-11 10:50   来源: 半岛网-半岛客户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每逢有灾难现场,为伤者提供基本生命救助的人员称为“第一响应人”。在全市范围培训1.5万名“第一响应人”是2016年的市办实事之一。8月9日,市红十字会急救教练来到地铁公司,为青岛地铁三号线24人开展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等培训。目前,地铁公司持证的第一响应人达到157人。

  



  



  在遇到食物药物中毒、车祸、心脏病、高血压、触电、气体中毒等导致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跳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抢救方式,也是“第一响应人”必备的技能。那么,心肺复苏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呢?

  急救专家介绍,“第一响应人”在急救车到达前,首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或者摇晃,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伤者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触摸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

  



  其次是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第三是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人工呼吸即可。具体方法是,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放在患者的口部,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人工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第四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已经没有脉搏,或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没有效果,则需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方法是,施救者沿着患者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至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至100次。

  



  第五,单人施救和双人施救的比例。单人施救时,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双人施救,则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

  



  最后,在施救的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

  (半岛记者 徐军)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