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北街道后屯村薛积友--四代行医 守护一方乡邻

2016-08-16 09:55   来源: 金胶州数字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祖父薛宝山自学中医成才,服务街坊四邻;父亲薛永亮药铺学医,培训后成为镇卫生院“全科”大夫;薛积友扎根后屯村,成为一名乡医,一干就是三十年;儿子薛寒2009年从山东协和学院毕业后,成为镇卫生院一名临床专业的大夫。就是这四代人,他们从1938年开始守护着一方乡邻,这一守就是近80年,他们以“遵守医德,钻研医术”为家训,从未出过一起医疗事故,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最美家庭”、胶州市“最美家庭”,他们将治病救人进行到底。

  祖父薛宝山:自学成才

  薛宝山生于1914年,自学成才中医。提起祖父学医的起因,薛积友介绍说,1938年祖父的小儿子就因为得了腹泻没钱医治去世,这件事对祖父打击很大,逼着自己学起了中医。他先从自己开始练手,慢慢的掌握了要领后,开始给街坊四邻治病,并开设了自己的药铺,正式开始行医。

  在薛宝山行医的年代,看重的不光是大夫的医术,更多的是贫困人家看不起病时可以赊点药材,每到这个时候,虽然药铺是家庭主要生活来源,但薛宝山都会尽量帮助贫苦的乡亲,减免药费,薛宝山在村里越来越受到乡邻的尊敬。

  父亲薛永亮:“全科”大夫

  薛永亮出生于1933年,从小跟着父亲在药铺,那个年代的医术靠的就是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授,从小受到熏陶的薛永亮在十几岁就能独当一面。在五十年代合作公社建立期间,家里的药铺和人一起加入到后屯公社联合诊所,薛永亮也成了镇卫生院大夫。上班后,薛永亮原来学的中医,又被派出学了内科、外科等各科医学知识,“当时觉得学的越多就能给越多的乡亲解除病痛,所以啥都学。”今年八十三岁的薛永亮笑着告诉记者。

  1979年夏天的一日,西丰家村不断有病人来卫生院看病,症状类似感冒,发热、腿疼、肚子疼等,碍于当时的卫生条件,开始时也就当感冒给大伙医治,等到来了7、8个病号时,薛永亮最先觉出了不对,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主动将病人血液送到县医院检验,最终确诊为钩端螺旋体传染病。为控制疫情,薛永亮和同事一块在村里吃住了整整一个月进行就地治疗,并发现了传播病源的村里受牲畜粪便污染的池塘,全村确诊得病的130多人最后都得到了救治,有效控制了病源的发展。

  在薛永亮从医的40多年时,救治了多少病人自己已经数不清了,但是有一条,老人始终记得:给人治病光有好医术不行,更要有好医德。1991年老人退休后,回到村里和儿子一起继续干起了村里的乡村医生,碰到贫困、生活难过的乡亲,都是送药免除费用,一直到70多岁时还会背上药包上门给行动不便的病人服务。

  薛积友:三十年坚守乡医

  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村诊所不仅要面临缺医少药的问题,而且要面对各种复杂疾病表象。尽管如此,在父亲耳濡目染下,薛积友还是立志一定要干好乡医这一行。1983年,医科培训后,薛积友主动回到后屯村,经市卫生局和镇卫生院的批准,成立了后屯村第一公共卫生室,立志扎根最基层卫生事业,并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资格。

  在农村干乡医,没有先进的仪器,没有舒适的办公条件,常常需要上门看病,哪怕是半夜三更也必须随叫随到。薛积友行医30多年来,自己算了一笔账,“我一天下来怎么也得看10多个病号,碰到一些常见病高发期,一天20人、30人也是有可能,这还不包括平日里需要上门就诊的病人”。为了帮病人看好病,他常年坚持学习,硬把自己逼成了“杂牌军”,参加医科培训学的是西医,在家跟随父辈习中医,又自学针灸技术,同时拜民间中医为师,搜罗世代传承的民间医术,融合中西医术,“提高自己的技术其实也是想着尽量减轻乡亲们就医负担”,在薛积友诊所看病的乡亲,都一致的评价:“在他们诊所看病,你不用担心多花钱,人家技术好、心实诚”。

  本村五保户金某,偏瘫多年,因家中无人照顾,薛积友就认了这门“亲戚”,免费测血压、测血糖,耐心讲解偏瘫康复知识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不光免除了老人生病的一切医疗费用,逢年过节一定会买些礼物给老人送去。“我虽然每月靠诊所挣的钱也不是很多,但是看到这些患有病痛的老人心里也实在是可怜,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

  2003年“非典”来袭时,外地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薛积友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每月坚持给四五十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我当时就想着,一定要把危险因素排除在外,要不然村里这么多乡亲可怎么办,哪有功夫再去想自己”。进入防控高峰期时,薛积友经常会被抽调到应急事件工作中去,甚至去临时设卡监测点加夜班。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累计数千公里,人也瘦了一大圈,可他觉得自己干的:值。

  现在,薛积友在自己的诊所里开展了中药透皮技术,用中药贴敷来为患者治疗,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因为技术提升快、效果明显,今年7月还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的专项会议,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乡医”和“先进医务工作者”等称号。

  儿子薛寒:做优秀传承人

  从小的耳濡目染更是让儿子薛寒立志做个优秀医生。薛寒2009年从山东协和学院毕业后,就回到胶北办事处卫生院成为了一名临床专业的大夫,“每次看到病人病愈后对爸爸爷爷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鼓励着我长大做一名医生,我觉得治病救人就是应该干的事。”

  作为年轻的一代,薛寒受到了更加系统的医学培训,并主攻了临床专业。为了更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平常在卫生院,薛寒认真跟老大夫学习,实在是想不透的难题,就带回家中,和自己的爷爷、爸爸一起讨论,看看中医会有什么样的措施,西医有什么样的长处,就靠着这股钻劲,很快从一个新手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能手。

  总结父辈的经验,结合自己当医的感悟,薛寒很快发现,其实在农村中,很多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导致疾病产生的源头,比起治病预防疾病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他和父亲探讨了这个问题,决定从自己家诊所和自己接触的病人开始,主动普及一些日常科学卫生知识,包括婴幼儿喂养常识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慢慢掌握了大伙对什么感兴趣,对哪些方面存在困惑等等,“我准备把了解到的这些形成一个总结性的东西,拿给我们院里的领导看看,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的卫生常识,防总比治要更好一些。”薛寒说。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薛积友 行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