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西九水社区的很多居民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吃晚饭、步行三里地去其他社区蹭地方跳广场舞,现在西九水社区的700户居民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晚饭后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跳跳舞、练练拳。今年,崂山区把优化提升街道、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列入2016年政府实事强力推进,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利用两年时间提升优化4个街道和100余个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完善“10分钟文化圈”服务半径。
背景
700户居民缺个文化大院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了沙子口街道西九水社区,这是崂山的一个山村,建村已经600多年,整个小村身处在青山环抱之中,景色十分优美,但是因为诸多条件的限制,居民的文化生活一直很少,仅有的文化活动场所是社区刘氏祠堂两件偏房,加起来不到30平方米,狭小的空间里,容不下居民娱乐的渴望。居民曾经为了抢个巴掌大的地方打扑克而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场景时有发生。
西九水社区居民李丽英告诉记者,婆婆刘秀珍很喜欢跳广场舞,已经跳了五六年,因为原先社区缺少娱乐锻炼的地方,大家为了找地方练习舞蹈想了很多办法。 “我婆婆都是提前一个小时吃晚饭,然后带着我们步行去汉河社区的大广场跳舞,还有的人早早地吃晚饭,去其他的社区蹭地方练习舞蹈。”很多时候早出门,也未必能抢到练习舞蹈的地方,李丽英她们经常到其他社区的文化大院,但只能在边边角角的地方练习舞蹈。有一次她们刚到汉河社区的广场练习舞蹈,突然下起了大雨,很多人都被淋湿了。“这样的情况,真是数不胜数,我们都不愿意提起这些伤心事。”李丽英说,还有一次她们都穿上了崭新的舞蹈服,去另外一个社区的场地练习舞蹈,很不凑巧的是当地社区的舞蹈队也需要练习,结果大家只能无奈返回。
还有更让村里的妇女们闹心的事情,西九水社区居委会宣传委员刘晓霞说,去年崂山区的广场舞大赛上,他们社区也派出了代表队伍。因为平常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大家彼此之间舞蹈配合得并不默契,尽管大家伙卖力地表演,但在初赛时就被淘汰了。 “那一阵子,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很多人三四天都不愿意练习广场舞了,这件事情直到现在都让我们很难受。 ”刘晓霞说。
西九水社区的妇女们找不到地方练习舞蹈,村里的男人们想要找个地方打打拳也是很费劲。西九水社区有传承500多年的刘氏九水拳,2009年这种拳术被评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这种拳术就是让人强身健体的,以前想要找地方打拳很费事。 ”今年66岁的刘学洪告诉记者,自己练习刘氏九水拳有30多年了,平常有七八个孩子跟着他练习。 “每年学生放假后,想要找个40多平方米的地方练武,都很费事,只好到麦场的土地上练习,有时候遇到下雨天只能在家里教孩子。 ”刘学洪说,因为场地不好找,一些孩子都不愿意练习武术了。
变化
家门口就可享文化大餐 逐渐富裕起来的西九水社区居民,一直盼望着有个自己的文化大院,老人可以打打扑克、麻将,妇女们可以跳广场舞,大人和孩子可以打打拳。西九水社区党总支书记刘飞说,他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文化难题,并且向街道、崂山区提出了申请。
“今年2月份,崂山区给我们新建了西九水社区幼儿园,原先的幼儿园校舍腾出来,很多居民都要求把这里建成文化大院。 ”刘飞说,幼儿园校舍腾出来后,曾经有一些居民、外面的单位想租用这处校舍,有的还给出了3万元的年租金,最终都被居委会给否了。 “我们想给大家办件好事,建立我们的文化大院,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健身和娱乐。”刘飞说,“我们社区很多居民都喜欢跳广场舞,还有很多人喜欢打拳,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化基础,只需要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这样的事情必须马上办。 ”
刘飞说,把幼儿园校舍改建成社区文化大院的想法一经提出来,不管是社区两委,还是党员、居民代表,大家都是一片赞同声。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改建,今年4月份,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西九水社区文化大院正式建成了。“我们在文化大院里增加了棋牌社、图书室,安装了麻将桌、乒乓球台,还把学校操场改建成了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我们配备了大桶水、崂山茶叶,安排专人来管理。 ”刘飞说。
昨天上午,记者在西九水社区文化大院看到,这处建筑是1976年建成的,是一个7间的石头房,房间里安装了崭新的麻将桌,各个房间里有大桶水,还安装了空调,在这里夏凉冬暖很舒服。图书室里配备了图书,一些居民在翻看着图书,在文化大院屋后还有一个文化广场。“社区建成了文化大院后,刚开始我有点不适应,差一点想早吃晚饭,后来才想起自己家门口已经有了文化大院。现在我出门5分钟就到了文化大院,真是高兴啊。”李丽英说。如今,西九水社区的居民们饭后到文化大院跳舞、打扑克、玩麻将,孩子们去打篮球、练习武术也不用到处蹭地方了。 “文化大院是上午8点开门,到晚上10点结束,不少居民因为很喜欢到这里,晚上10点多都不愿意离去。 ”刘飞说。
梦想
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昨天下午4点,李丽英和婆婆准时到了文化广场,村里的妇女们相约每天在这里练习广场舞。“去年我们没有场地练习广场舞,在初赛时惨遭淘汰,今年我们都憋了一股劲,必须好好地练习,不能给我们社区丢丑。”西九水社区居委会宣传委员刘晓霞说。
下午5点,西九水社区的老拳师们带着孩子们来练习武术,在文化大院里一些居民在翻看着图书。在棋牌室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搓着麻将,打着扑克,大家笑着谈论当天的见闻,享受着身边的快乐。
“虽然我们是小山村,但是居民很喜欢新潮的东西,广场舞、扇子舞等都很受大家欢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刘氏九水拳这个市级非遗项目,这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现在有了文化大院,我们想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昨天刘飞说。
刘飞告诉记者,这些年社区一直有个想法,村里练习刘氏九水拳的居民有上百人,很多人曾经提出过组建一支刘氏九水拳武术队的想法,“有了固定的训练场地后,我们今年就要筹建这个武术队,让孩子们文武双全,把我们社区的特色文化展示出去。 ”
崂山区为文化大院买单 “自2005年起,我们开始建设基层文化大院,由于建设早、标准低,布局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居民文化需求多元化,现有的文化大院已经难以满足大家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出台了有关政策,要升级改造现有的文化大院。 ”昨天,崂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王绍美说。
今年,崂山区在全市率先制订出台了提升基层文化公共设施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标准、功能设置、建设要求和管理使用等,把优化提升街道、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列入2016年政府实事强力推进,利用两年时间提升优化4个街道和100余个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完善“10分钟文化圈”服务半径。
崂山区提出,到2017年底,4个街道文化中心均达到青岛市一级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街道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达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设有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室、培训教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室、书画创作室、多功能厅等场所。社区文化大院要求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设有图书及公共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室、书画室、多功能厅(培训教室)等场所。街道办事处应与相关社区居委会签署协议,明确社区文化大院至少15年不能挪为他用。
“我们还设立区、街两级专项财政经费,社区建设文化大院,经济落后的农村社区建设成本由区街两级予以奖补,其他农村社区建设成本的90%由区街两级予以奖补,不足部分由社区负责。此次奖补力度在全省居首。 ”王绍美说。近日,崂山区全面启动了实施基层文化大院提升工程,预计11月份第一批30个社区文化大院优化提升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