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茵栀黄注射液给宝宝退黄疸? 十年前就不用了

2016-09-09 12:4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茵栀黄注射液。(资料图片)



  半岛记者 肖玲玲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网站发布了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指出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上的禁忌项目,须添加说明“新生儿、婴幼儿禁用”等警示语。这意味着,新生儿黄疸治疗将禁止使用茵栀黄注射液。对此,青岛儿科专家王黎告诉记者,青岛多年前就不再使用茵栀黄注射液,“基本上用的是颗粒。”茵栀黄颗粒是治疗婴幼儿黄疸的常用药,具体使用要遵医嘱。

  “禁用茵栀黄”刷爆朋友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关于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一公布,“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茵栀黄”的消息很快从各种网络渠道铺天盖地地涌出,以“药监局发文禁用茵栀黄”、“茵栀黄从此禁用于婴幼儿,别再用来退黄疸啦”、“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婴幼儿食用茵栀黄”等为题的文章不停地刷着朋友圈,引发了不少妈妈的担忧。

  “我女儿今年3岁了,她刚出生时有黄疸,医生给开的药物里就有茵栀黄。”28岁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不过孩子当时吃的是茵栀黄口服颗粒,“就吃了两盒颗粒,并没有输液。”她表示,身边好多人的孩子,都吃过这个药,这两天在微信上看到“婴幼儿禁用茵栀黄”的帖子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当时喂孩子吃药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我们3个大人齐上阵,现在回想感觉自己像刽子手。”王女士说,“不知道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都有着类似王女士的经历,也都有着相似的担忧。

  禁用的不是口服药

  据了解,茵栀黄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合剂,主要由茵陈、栀子、大黄(或黄芩)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一直被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而在临床上,许多医生治疗新生儿黄疸采用的茵栀黄类产品,多为茵栀黄口服液和颗粒药。

  9月6日,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儿科主任金心告诉记者,其实在食药监局发布公告之前,茵栀黄注射液就因通过静脉注射,非常不稳定,容易引起过敏免疫反应等原因被多数医院停止使用。

  金心表示,不光是茵栀黄注射液,很多中药复方注射液相对来说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新生儿,“这是没办法预测的。”出于安全考虑,青岛的医院基本早就禁用了这种注射液,“远了不说,我来市立医院十年里,也没见用过茵栀黄注射液,都是用口服液或颗粒。”不过,金心表示,口服药也会出现拉肚子的副作用。

  对于很多家长关于孩子吃茵栀黄颗粒的担忧,青岛儿科专家王黎表示不必担心,“禁用注射液是因为直接注射静脉,容易出现过敏,口服会经过肠道的吸收,一般没什么问题,不用害怕。”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

  据金心介绍,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孩子出生后12个小时内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较迟,在孩子出生后3天以后,3~5天达到高峰。“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就会消退。”当然,如果在正常时段内没有消退,还是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但如果黄疸发生的进度很快,如一两天内就黄得厉害,或黄疸数值很高等,就要及时治疗。

  据介绍,黄疸分为间接胆红素血症和直接胆红素血症两种,两种病症最好是通过肝功能血检来分辨,并对症下药,家长切勿自行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一般来说,间接胆红素数值过高会导致耳聋、智力瘫痪等。早产儿、缺氧儿、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低血糖等症状的新生儿患黄疸时,要高度重视。而出现这种病症,一般会采用蓝光治疗,此外,也可以通过补充白蛋白来治疗,家长需要配合医生的诊断来选择治疗方法。直接胆红素过高则可能是因为肝胆的代谢出问题,如果是肠道益生菌缺乏造成,一般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吃茵栀黄口服颗粒,加快肠肝循环,减低直接胆红素,但症状严重的话,就需要住院治。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