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3号线一站一故事 车站装修突出青岛气质

2016-09-12 06:23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车站装饰、地面建筑、公共艺术品不仅是青岛地铁的名片,也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昨日,记者从青岛地铁获悉,地铁3号线车站在装修及设计时充分体现了青岛地域文化特色,融入鲜明的城市记忆,展现岛城独特的“山、海、城、岛、湾”交融汇集的自然风貌,做到“一线一主题,一站一故事”。

  地面建筑与环境协调统一

  昨日,在地铁太平角公园站,记者发现,以绿色为主调的出入口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美观大方、独具特色。绕到出入口右侧,一座地铁展示馆就“藏”在地铁站下,白色的展馆外观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青岛地铁集团总工办副主任吴学锋介绍,在出入口等地面建筑设计中,地铁3号线着力体现青岛特色,符合青岛印象,将其作为青岛城市记忆或延伸的一个缩影,出入口建筑既符合周边环境又独具特色,便于识别。

  车站装修突出青岛气质

  除了出入口外,地铁站内也有不少艺术设计元素。在汇泉广场站站厅层,记者看到白色的主色调搭配蓝绿色系的色块简洁大方,脚下的花岗岩在体现青岛特色的同时又便于铺装和清洁保养。而步入太平角公园站内,阳光通过站厅顶部的8个采光天窗直射进地下,使地下空间和地上的景色相互呼应,乘客在地铁车站内也能欣赏到地面上的风光,别有一番情趣。

  在车站装饰设计中,青岛地铁邀请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等国内公共艺术设计大师和多位青岛文史专家,成立了青岛地铁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全过程参与青岛地铁艺术设计工作。 “设计装修注重整体、遵循简约,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体现出符合青岛的独特气质。 ”吴学锋说。

  艺术品凸显海洋风格

  根据青岛市总体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青岛地铁提出了“兼齐鲁文脉,融欧亚风情,开青岛通途,创海洋名城”的概念设计主题,以“传承青岛城市文脉,发扬青岛城市精神,地上地下映射互动”作为青岛地铁公共艺术创作主旨,以“海岸节拍”作为3号线公共艺术品设计主题,用兼容并蓄的东方文化和欢畅旖旎的海洋文化将各站点进行文化归类,提出了3号线艺术品创作设计意向。可以说,青岛地铁处处都体现着青岛的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 “地铁3号线22个车站中有8个站都设有艺术品,这在整条线路中占三分之一,其他地铁线路的艺术品也都按照这个比例来设置。 ”吴学锋介绍。

  新闻链接 3号线8个公共艺术品简介

  (自北向南)

  青岛北站《海之舞》

  3号线尺寸最大的艺术品,作品使用抽象的绘画语言,表现了海洋的动感和韵律,海底的风情。画面色彩清丽舒缓、优雅明净,抒情而壮美。

  李村站《青岛记忆1980》

  浮雕作品,以青岛1980年前后几十年内青岛地区产品为元素组成海鱼的形象,勾勒出岛城人们的生活记忆、风物人情,特殊的地域文化。鱼的造型和工业的产品形态也警醒人与海洋、自然的和谐关系。

  五四广场站 浮雕作品

  利用该车站圆形立柱较多的特点展开艺术创作,突破传统浮雕语言。以五四时期的青岛场景、人物、建筑等图像浮雕化处理再现了历史情景,表达对五四爱国精神的赞扬和纪念。

  太平角公园站《海洋乐园》

  作品表现了青岛海底世界,造型灵感来自青岛海域水生物,体现了艺术品的科普教育功能。画面色调明快清丽,色面和形态微妙变化给乘客轻松舒适的感受,8个海洋生物雕塑利用了天井自然光制造了海底世界的错觉。

  汇泉广场站《山水同城》

  陶瓷壁画,作者采用抽象的绘画语言,点、线、色面的移动变化,抽象了青岛的山、海、地上地下,诗意地表现了在岛城旅行的情感,画面绮丽多彩,浪漫抒情。

  中山公园站《青岛,行迹与发现》

  将影像多媒体赋予传统浮雕中,作品窗帘式展开,多媒体影像呈现出青岛百年历史轨迹、文化风物。利用多媒体及新影像技术,展示多维的青岛,作品注重公众与作品的互动和参与。

  人民会堂站《八大关》

  陶瓷壁画,作品和装饰装修融为一体,较好利用了车站天地墙的空间,是一次车站艺术语言的突破。画面色调明快清丽,造型简洁准确,建筑、沙滩、海湾、绿树等元素展现八大关自然人文风貌。

  青岛站《纹脉》

  本站有中央美术学院四副铜镶嵌作品。作品创造性地使用了指纹印记的造型元素,将青岛方言文字化呈现,并组合成青岛老建筑、船等剪影式的造型,体现了青岛独特的地缘性及历史融合性,沉稳而有底蕴。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聚焦青岛地铁建设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