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佳节,但无锡陈红娣家的团圆宴上,却总有一个座位空着,年近八旬的父母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想念着已经失散40多年的亲生女儿。 “这么多年你在青岛过得还好吗?我不奢望你能原谅我们,能叫我们一声‘爸爸妈妈’,我们只想向你说一声‘对不起’,想在我们离开人世前,还能知道你的消息。”昨天,来自无锡和常州的两户寻亲人家求助青岛早报,他们将在9月17日来岛城寻亲,希望知情的好心人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提供线索。
新闻回顾
江南寻亲18年 因为连续遭遇自然灾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南地区数万名襁褓中的婴儿离开父母,被分散到各地抚养,其中千余名孩子辗转来到岛城。昔日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他们希望能找到远在江南的亲生父母,江南的父母也在寻找着他们。 1998年,刚刚创刊两年多的青岛生活导报首次接到寻亲读者求助,开启了江南寻亲之路。 2012年秋天,青岛早报再次启动江南寻亲行动,带着千余名岛城寻亲者的希望,早报记者在半个月内先后走访了常州、无锡、如东、东台、蚌埠和芜湖等城市,在当地媒体支持下,举办了盛大的寻亲会。经过18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有数十名寻亲者借助早报找到了亲生父母。
寻亲故事1
放弃健康妹妹养大脑瘫姐姐 “三妹妹当年被送走确实是迫不得已,我的父亲母亲当时都不知情,是我外婆瞒着他们做的决定。 ”家住无锡市崇安区的陈红娣向记者讲述了三妹妹被送走的经过。陈红娣当年只有4岁,只记得自己有个刚出生就被送走的三妹妹。她后来从父母和外婆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当时他们一家住在无锡附近的农村,父亲在市区一家学校当老师,只有每个周日才能回来一次。陈红娣的二妹妹是一名脑瘫儿,当时只有两三岁大。 1973年农历二月廿六,三妹妹出生在家里,懂得一些中医知识的母亲自己给自己接生,因为产后虚弱,三妹妹由外婆照顾。 “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根本养不活3个孩子,外婆本来可以把脑瘫的二妹妹送走,又担心没有人愿意收养一个病孩子,最后决定送走刚出生的三妹妹。 ”陈红娣说。
一直到处寻找小女儿的音信 陈红娣讲述,还没来得及起名字的三妹妹是被舅舅和小姨送走的,他们俩当年也只是10多岁的中学生,他们把三妹妹送到无锡北塘医院附近的公厕门口,一直躲在附近守护,看到一名妇女发现了婴儿,有人联系附近的派出所民警赶来,两人才离开。“三妹妹被送走后,我母亲才知道这件事,并告诉了周末回家的父亲,他们俩都觉得愧对孩子。 ”陈红娣说,后来他们家搬进了市区,经济条件好了一点,父母就到处去寻找被送走的小女儿。患有脑瘫的二女儿在30岁时不幸去世,父母更加担心小女儿的安危,他们参加了多次寻亲会,但一直没有小女儿的音信。
女儿可能被送到西仲家洼 “我们只知道外婆当初在三妹妹的襁褓里放了一张写有她生日的纸条,并没有其他的线索。 ”陈红娣说,后来父母在参加寻亲会时,遇到了曾在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干了20多年办公室主任的志愿者于浩,到于浩家中查到了当年领养孩子的老档案。 “我们发现,在1973年农历二月被送到社会福利中心的女婴只有一人,她的出生日期跟我三妹妹的一模一样。 ”陈红娣说,领养档案显示,这名女婴在1973年3月31日被青岛一名姓韩的女士领走了,户口被迁往当时的青岛市台东区西仲家洼252号。
开车6小时来青岛寻找妹妹 “父母让我们这次来找三妹妹,就是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并不强求她一定要原谅我们,也不想打扰到她的生活。 ”陈红娣说,她联系了青岛当地的寻亲志愿者们帮忙查访,发现当年的西仲家洼252号早已经拆迁了,很多老住户都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陈红娣说,自己的父亲今年80岁,母亲今年76岁,老两口因为年事已高,没办法来青岛寻亲。 “哪怕机会再小,我都想替我年迈的父母来青岛找一遭,希望曾经帮助数十名寻亲者找到家人的青岛早报,能帮助我父母完成心愿。 ”陈红娣说,她和弟弟准备9月17日开车来青岛,希望知情的好心人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提供线索。
寻亲故事2
为养侄子侄女放弃亲生骨肉 “我的妹妹名叫叶丽华,她被送走时已经1岁半了,她已经会用常州方言说‘爸爸,街街’,她被送走那天,还以为是爸爸带着她到街上玩,没想到那可能是父女俩最后一次见面。 ”常州的叶红敏讲述,小妹妹丽华1976年农历二月初五出生,是家里的老三,他们家当时住在常州武进东青镇,父母都在家务农。如果不是舅舅家里突然遭遇变故,生活就是再难,父母也不会把丽华送走。 “我母亲7岁丧父,是我大舅舅把她拉扯长大的,丽华出生的第二年,我大舅舅患癌症不幸去世,我大舅妈伤心过度,患上了精神疾病,养育大舅舅家里4个孩子的重担落在我母亲肩上。 ”叶红敏说,当时的情况是,家里养不活7个孩子,母亲为了保住大舅舅家里的孩子,只能忍痛把丽华送人。
来青寻妹妹希望好心人提供线索 “丽华是被我父亲送走的,第一次我父亲想把孩子送给常州市里的熟人,但最后他没舍得,又把丽华带回家里。 ”叶红敏说,1977年的四五月份,父亲狠了狠心,把丽华送到了常州福利院的门口。 “当时听人说,被送到常州福利院里的孩子以后可以有城市户口,就不愁吃喝了。 ”叶红敏说,后来他们托常州福利院里的熟人打听,1977年10月,丽华被来自青岛的夫妻俩接走了。据当年的保育员说,这对夫妻都是好人,分别来自青岛渔业公司和青岛自行车配件厂,都是当年的好单位,可能因为妻子的原籍是无锡或者常州,他们才会来常州福利院领养孩子。
“我父母一直惦记着丽华,我母亲有时候看着我和二妹妹,叫的都是丽华的名字。”叶红敏说,前些年父母想来青岛寻女儿,但又担心会伤了丽华养父母的心。直到青岛早报组织江南寻亲会,父母才知道青岛的寻亲者也想回家。10多年来,父母参加了不知道多少次寻亲会,但始终没有见到丽华。“我奶奶去世时,专门叮嘱我,让我帮年迈的父母把丽华找回来。”叶红敏说,家里保留着一张妹妹不满周岁时到照相馆拍的照片,妹妹的头发很可能是自来卷,血型应该是A型或者B型,妹妹手臂上打疫苗时留下的疤痕很特殊,母亲应该一眼就能认出来。丽华离开家的时候,身上穿着两层布的夹袄,但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带来青岛。
“我坐大巴车17日上午就能到青岛,我想到青岛渔业公司和青岛自行车配件厂的家属楼转转,问问上世纪70年代的老职工,对领养孩子的事情有没有印象。”叶红敏说,如果您知道相关的线索,请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联系,帮助失散近40年的家庭早日团圆。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照片由本人提供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