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9月23日消息 50岁的年龄,每天靠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可他始终工作在农村一线;《大众日报》、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等主流媒体以“网格群工让群众诉求不出门”为题报道过他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案例,他就是同和街道华里管区书记王振辉。谈起这位任职13年的管区书记,北高庄村支书高寿国竖起大拇指,“他非常熟悉农村工作,解决大事难事有办法,前些日子从俺老胡家管区调整到华里管区,俺还真有点儿离不开他”。
王振辉:
“要解决好村庄的各种难题,必须有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积淀;对待农村的各种难题,要敢于担当,‘对症下药’。” “要想干好农村管区书记,熟知党在农村的各种政策和法律是第一位的”,王振辉说,“多读书、多看报、多学法律,做到‘肚子里有东西’,指导基层工作才会得心应手;碰到急难问题,多思考、多求教,要敢于解决,上对党工委负责,下为群众解忧”。13年来,作为管区书记,他帮助东埠、西中庄、宅科王家、卢家庄、付家庄等12个村庄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矛盾焦点最大的土地问题。
2003年11月,东埠村因机动地未均分出现许多农户上访,当时的白埠镇派过3个工作组进驻,都没有解决。这时,党委书记找到担任隋家管区总支书记的王振辉,希望他能够前往解决这一“老大难”。东埠村不属于隋家管区,但领导找到他时,他没有推辞,当晚就拿出了初步处理意见,“我是一名党员干部,要服从党委安排”。在以后的28天里,他和另外3名机关干部跑东家串西家,与多地户、缺地户逐个进行座谈,细致研究分地实施方案,不仅顺利完成了400亩机动地的均分,还帮助村庄收交陈欠5万多元。有一次他到集市上买菜,东埠村一菜农坚决不收他的钱,“你帮俺分到了土地,俺还没好好谢谢你呢,俺自家种的这点菜咋好意思要你的钱?”群众一句朴素、诚恳的话语,是对一名为民办事、为民分忧的管区书记的最好褒奖。
2013年,王振辉调整到老胡家管区,在卢家庄村走访时,了解到群众对村集体租赁出去的428亩土地和未均分的200多亩机动地有意见,存在着严重的信访隐患。“一个村庄的好坏,班子是第一位的”,他告诉我们,“新选拔的支部书记卢姜波多年来在外经商,很有头脑;能不能解决群众的诉求,关键是能否在政策和法律面前‘一碗水’端平”。11月份,在村民大会上,他向广大群众做出承诺,“凡是村集体欠农户款的,一律兑现;凡是没有签订经营权证的土地,按照法律一律收回”。为了彻底解决该村的问题,他每个户都至少走访了3遍,和群众谈心、讲政策、讲法律,帮助村庄筹措资金归还了多年来村集体欠村民的8万元,理顺了民气。民心顺了,土地问题也顺利得到了解决,使多年的乱村变为全街道的一类村、平度市级先进党支部。看着粉刷一新的村庄和新整修的排水沟,老支书卢学英说,“我这么大的岁数了,与很多机关干部打过交道,像王振辉这样工作认真细致、敢于负责的还真少找,俺村能有今天,多亏了他!”
2015年10月,付家庄村7名群众到街道要求均分土地。为解决该村13年来80多户占用386机动地不交承包费、也不交回土地的问题,街道办事处将付家庄村从南高庄管区调整到老胡家管区。接手以来,23天的时间,王振辉和工作组的成员一起,深入农户,逐户谈心,讲政策、讲法律,甚至有的户刚刚进门,冷言冷语就来了,“你们来干什么?你敢给我动动地试试?”甚至有一户占着自家亲兄弟11.7亩土地拒不归还,“我没种他的地,你给我出去!”作为管区书记,王振辉没有发火,他还是耐心地与这个户拉家常、讲法律,讲亲情,多次的工作,终于感化了当事人。“春风润物细无声”,王振辉善于听取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新增人口、机动地、调地方案等全部对外公示,难怪村民付明田对人就说,“我看这个人办事,这次土地调整有戏”。23天里,王振辉磨破了嘴,晚上回家,妻子看到他劳累的样子,心疼地埋怨,“就数你能干?咱不要命了?”这时,王振辉劝导妻子,“党工委这么信任咱,你再看看老百姓那一双双期望的眼睛,咱干不好都不行?”没有动用公检法,没有与一名村民红过脸,硬是靠过细的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77户13年来没有交纳的机动地承包费,仅仅半天的时间,农户就全部送交到村委。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多年来,王振辉正是以他不讲条件、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帮助村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一些过去的乱村变为现在的先进村。
王振辉:
“管区书记多跑腿,群众就会少跑腿,要让群众诉求不出门;抓好了班子建设和办事程序,管区书记就抓准了工作的‘牛鼻子’。 “要不是你的多次调解,我和邻居现在还不知道闹成啥样?”王振辉在林家庄走访时,63岁的林成合拉着王振辉的手连声说着感谢的话。
原来,后邻的院墙倒塌损坏了林成合家正屋的后墙,两家因赔偿起了争执闹了矛盾。老林通过“民情服务卡”上的电话,联系管区书记王振辉前来解决。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王振辉就来到他家了解情况、进行调解,整整一天的时间,通过他的努力达成了1000元的房屋修缮补偿协议,双方和好如初。
2013年9月,西史家村姜云洲打电话反映自家的6亩玉米被种地邻居烧毁。当王振辉赶到现场时,发现玉米被焚烧的只剩下了秸秆,一瓣瓣的玉米在秸秆上耷拉头,玉米粒被烧黑,一斤玉米至少少卖2角钱。通过讲法律、讲感情,最终该农户赔偿了老姜1200元,“一个电话,事就解决,王振辉这个人,俺信服”。
在卢家庄村,王振辉到卢升好家走访,发现老卢年事已高,36岁的儿子患白血病,已经花费了8万多元时,从兜里掏出200元钱,“老卢,钱不多,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接过钱的卢升好感动的直掉眼泪。事后,王振辉还协调民政帮助他争取困难补助2000元。
王振辉有一本“民情日记”,平时下乡或每月的群众工作日,他都会到一些农户家中走访,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发现群众有诉求后,及时与村干部沟通解决,力争实现让群众诉求不出门他说,“做群众工作,无非两个字,一是‘情’字,二是‘理’字;沉下去,经常到群众家走访一下,就会了解民情,也能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碰到一些难题,给群众讲明道理,群众也会理解”。东埠村74岁的卢东可找他反映房屋漏雨,他当即前往查看,向领导反映,争取资金1.3万元,望着修好的房屋,老卢握着王振辉的手,“俺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这下俺老两口不再为下雨发愁了。”
“没有稳定的环境,就没有精力干好其他的事”,多年来,王振辉所在的管区,很少有越级访现象,这得益于他较强的协调能力。有一个村庄,在他来之前,因前后任支部书记之间的矛盾曾经9年信访不断,被列为全市四大稳控案件。他接手该案件后,另辟蹊径,从传统文化和法律的角度与当事人沟通,使信访人签订了“不再上访保证书”。
农村工作好不好、村庄是否稳定,关键在班子建设和办事程序规范。每到一个新的管区,王振辉总是把班子建设放在首位,与每一位支部书记进行谈心谈话,沟通思想,激发他们的干事意识;对个别确实不能胜任、群众意见较大的,适时进行调整;他制订了14条“农村干部日常管理规范”,从会议纪律、办事程序、财务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牵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杜绝了干部乱办事、好事办不好的现象发生。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王振辉介绍着卢家庄村的变化,“卢家庄村从乱到治,除了班子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帮助村庄研究制定了《村规民约》,一切按规矩办事,群众就不会有意见”。3年来,卢家庄村无论是办公室修建、违建拆除、排水沟整修、土地调整等,都提交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决策,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王振辉
“我是一名党员,咱要牢记初心;一个管区就是一个‘小政府’,咱要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在今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王振辉所在的管区有10个村庄,他每个月都要逐个村给党员上党课,“咱是一名党员,要牢记站在党旗前、举起拳头庄重向党做出的承诺;要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2011年8月,他突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青医附院重症监护室里,他还惦记着管区的工作;当医生告诉他只有20%的生还希望的时候,他没有绝望,祈求医生,“我还年轻,我还要继续工作”;出院后,体重掉了37斤的他,仅仅休息了两个多月,便又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是一名不忘初心共产党员的品质,更是一名具有责任心的基层干部的担当!正如宋朝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东埠村最近因土地问题上访多,党委研究你去解决;付家庄村接近400亩机动地多年来没有解决,将这个村区划到你老胡家管区;华里管区工作推进难度大,你去担任总支书记……”,他总是欣然接受,“领导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他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在北高庄村,他试点推行了“党员量化管理办法”;在老胡家村,在环境保持方面实行了“党员包街联户清洁家园”,为全市提供了环境观摩现场,得到了市委张杰书记的肯定;在卢家庄村,他建立了“党员责任公示机制”,很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作用,激发了党员的争先意识。
王振辉以他敢于担当的精神、严谨负责的态度,践行着群众路线,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他的辛勤耕耘下,所在管区获得了街道颁发的“流动红旗”,他本人也先后4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荣立3次三等功。
文/图 黄超 高元生 孙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