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敬英老人现在还能独自爬上5楼。
半岛记者 李峰 李晓哲
在青岛市黄岛区有位很“有范儿”的闫敬英奶奶,今年已经106岁的高龄了。在她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旧时农村妇女的朴实与勤劳,也能看见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坚强与付出。如今闫敬英五世同堂,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生活中,她也是个闲不住的老人,乐观的她经常拄着一根四脚拐杖上下5楼,衣服要藏起来自己洗。闫敬英认为,老人想要长寿,愉快的心情得保持好,万万不能自己先服老。
抗战民歌会唱20多段 闫敬英老人平时由几个子女轮流赡养,目前正跟小儿子钱步军和儿媳妇臧守芬一家生活在一起。还没等记者张口,老人就抢先打起了招呼。闫敬英老人身体硬朗,思维很清晰,说话也很清楚,眼不花耳不聋,很难让人相信已经106岁高龄。
老人祖籍济宁泗水县,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最小的儿子钱步军今年也65岁了。“老母亲喜欢唱歌,以前抗战的时候跟着游击队学的,也有跟村里老一辈学的,粗略一算有20多段。”钱步军介绍道。正说着,闫敬英老人张口就来了一段叫《十二月》的泗水民歌。钱步军说:“抗战时期的民歌很多都是实事改编的,听母亲唱歌就像听讲故事一样,姐弟仨都喜欢听母亲唱歌。”据了解,老人除了爱唱歌还喜欢穿衣打扮,剩下的空闲时间,老人会去公园散步、聊天,日日如此。
午睡和逛公园不能少 “母亲早上6点半准时醒,晚上7点准时休息,中午还要再睡两个小时。”钱步军介绍,老人睡觉时间长,十分规律,而且每天都要睡午觉。在饮食上,老人的食谱其实很普通:早上白糖冲一碗鸡蛋水,中午和晚上会吃馒头和菜,青菜偏爱大白菜和萝卜,此外喜欢吃点肥肉。
吃过早饭后,老人雷打不动的要去公园逛逛。闫敬英说:“现在生活好了,我就喜欢去公园逛,看着心情就好,完事我还请他们吃饭。”说完,儿子和儿媳妇笑了。记者了解到,作息规律、饮食健康是闫敬英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但同时也离不开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比如老人晚上起夜得喝水,儿子儿媳妇每晚轮流起来到老人屋里看一眼老母亲,顺便给老人添一杯白开水,不管老人晚上几点醒,都有一杯水放在床边。
她用两棵树赎回丈夫 这位好唱歌、爱去公园遛弯的老人还有一个特点——特别要强。“俺妈一直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一直坚持到现在。”儿媳妇臧守芬说,“我们怕老人累着,都不让她动手,她都能自己偷偷地把衣服藏起来,等我们外出买菜的功夫,再拿出来洗净晾干。”
老人要强、不服输,在老家泗水县也是出名的。闫敬英说:“那年我老头子才十几岁,当地土匪为了敛财,来村里把壮丁掳了100多个去。我心想他人还不错,不能毁土匪手里啊,就想招赎他,可是泗水县穷得很,这才动了家里老一辈种的两棵梧桐树的念头。当时两棵树都有怀抱这么粗了,靠这两棵树就和土匪去说价钱,最后用木材换了这个人回来,我俩也因为这事结了缘分,最后成了亲。”
一双小脚,鞋得定做 “那时候,女孩子不裹脚,相亲都相不着对象。”闫敬英老人一席话逗乐了所有人。“老人穿的鞋得定做”,钱步军说:“裹小脚这个旧习俗真的很折腾人,母亲上了年纪骨质脆弱,再加上裹小脚,脚背那里骨折过,看了几次医生才治好。”而从钱步军记事时起,母亲就是个辛苦又坚强的人。父亲去世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上山挖野菜一挖就是半天。到了1970年左右,为了子女们的发展,老人把孩子们送到了东北,自己则在老家一待就是8年。
去年,闫敬英老人过了一个尤为特殊的105岁生日。生日当天,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在当天的生日宴上,一家39口人围坐老人身边,老人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特别激动,一个劲儿地说“真好”。
长寿秘诀 1、老有所乐,喜欢唱歌和与别人聊天。
2、坚持运动,作息规律,饮食少油少盐,会进行午睡。
3、心态好,不怕老,不服老。
4、家人照顾细心,老人无心烦事。
故事:为游击队纳过鞋、送过粮 说起自己在抗战时期的经历时,老人一下来了精神头。在那个烽火年代,山东革命老区的妇女们,用一双勤劳的手,支援抗日战争前线,闫敬英老人就是其中一位。闫敬英老人说:“当时战事吃紧,有一回游击队被鬼子逼到了泗水北面的山上。山上没有吃的,我们村里的妇女就偷偷地摊煎饼,让联络员给送去。”
“那时候得偷偷地摊煎饼,汉奸贼得很。”闫敬英老人介绍,在送煎饼的晚上,就有伪军堵在村口。最后大伙想了个绕路的法子,才把煎饼送到游击队手里,而像这样的送粮,村里有过两次。不仅送粮,闫敬英还和村里的妇女一起为游击队纳鞋、送鞋。闫敬英说:“当时为了能打赢日本鬼子,大伙都是有力的出力,像我这样的农村妇女还有很多很多。”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