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机器进行面部识别
“以往来办养老认证的时候 ,必须本人亲自来街道,碰到人多的时候 ,排队一上午才能办好,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实在是吃不消,现在真是方便多了。”10月11日,家住海伦路街道的居民王爱玲,在人社中心花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办好了养老认证,这全都得益于市北区今年全市率先启用的人脸识别养老认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完成首次认证之后,以后每年只要在手机上刷下脸就能办理了。
养老认证用上“互联网+”
10日上午10点,在海伦路街道人社中心,记者遇到了正在办理养老认证的王阿姨,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来她只带了身份证,而且用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认证完毕。想想往年不仅需要带着户口簿、退休证等证件,光是排队都需要一上午的时间,王阿姨觉得今年启用的人脸识别技术真是太方便了。
“我今年62岁,我母亲85岁,婆婆90岁,再加上我老伴儿,每年家里好几口人都需要办理养老认证,以前来办的时候,真是费时费力,特别麻烦,我身边还有不少老姐妹 ,经常还错过了认证时间,补办就更麻烦了。”王爱玲介绍说。因为退休老人大多高龄,其中不少腿脚不便,因此每年的养老认证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且人一老就容易忘事,错过了认证时间,这之后的养老金等就会停发,补办则需要办理者跑到更远的管理中心重新激活,一来一往都颇为不易。
市北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北区企业退休25万人,各类供养亲属9600人,供养3000余人,2015年退休认证23.65万人,并呈逐年增多趋势。养老认证每年都集中在4月1日到10月底办理,并且需要办理人亲自来到社区或者街道认证,不用说为这部分老人带来诸多不便,就是这样大的业务量,对于社区和街道的工作人员也是不小的考验。
老人觉得不方便,工作人员也增加了工作量,为解决养老认证手段成本高、时间长、不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业务发展要求,市北区人社局在青岛市人社局的指导下,依靠互联网+服务理念,通过调研提出采用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技术构想,即: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养老认证。目前,试点工作正在市北区部分街道展开。
首次认证完,以后家中刷脸就行
在现场 ,王爱玲又重新演示了一遍办理流程。原来在工作柜台上有一个人脸识别的机器,只要将身份证放在上面,然而按照语音提示,扫描整个面部,机器获得主要的面部信息之后 ,认证就算大功告成,十分方便。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市北区户籍的退休人员可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自助服务一体机进行人脸识别退休认证,认证的识别率达到99%以上。
“系统中的人脸信息,都是与公安实现共享得来的,对于60%的老年人来说,都可以在家拿着手机,在上面的客户端上完成,另外剩下40%的老年人,因为年龄较大,面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就需要来一趟社区或者街道,通过柜台上的机器进行面部识别,以后每年就可以在家中使用手机进行识别。”工作人员介绍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市北区还配备了手持智慧眼人脸识别终端,如果需要工作人员可进行上门采集。
市北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人脸识别系统的添加,解决了退休人员街道或社区进行实地认证的业务需求,将以往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集中实地认证转化为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服务。对于不会使用计算机、手机、异地居住或行动不便者,可由亲属帮助其实现足不出户完成认证,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遏制了养老金冒领行为。
记者了解到,目前,系统已经制作完成,区人社局联合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将退休人员的身份证照片植入系统,基本实现了退休人员的全覆盖,不需要居民再到现场采集,加快了工作效率,极大地减轻采集成本。认证过程需要退休人员配合系统完成低头、眨眼等动作,有效阻止了认证工作中采用照片、视频等方式的造假行为。“按照计划,每个街道都将配备这样一台机器,10月底全部到位,首次认证之后,我们就会让老人在手机上下载软件,以后自己在家刷脸识别即可,这样还有一个优势,如果老人不太会使用手机,找子女或者邻居家的年轻人,都能帮他们完成认证,不用再跑腿了。”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张鹏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