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合作社里扶贫忙 引领群众奔小康

2016-10-17 15:16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地区最先进的经济形式,在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使其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上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平度市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为切入点,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模式,通过抓合作社党建促脱贫,为贫困村(贫困户)趟出了一条产业脱贫新路子。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村社联建共谋发展

  



  平度市重点围绕合作社“建组织”、“强队伍”、“促融合”三个重点做文章,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条件成熟的733家合作社中有623家建立了党组织,覆盖贫困村153个、贫困户1132户。

  南村镇桑园村党支部书记、凯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玉芹是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已经连续三年参加市里组织的农民合作社党组织书记(理事长)专题培训班,并作为致富带头人被推选为农民作报告。当接受采访时,她正在田间地头忙活掰玉米,她说,“时下,有的人认为种地是低效益产业,既辛苦又挣钱少,因而选择外出打工,但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若干强农惠农政策,都给咱农民很多关心和支持,种粮有了规模也就有了效益,我带领村里老少爷们特别是贫困群众种粮的劲头就更足了。”

  通过以强村带弱村实现脱贫致富,也是该市的一个非常鲜明的做法。在同和街道和冠葡萄专业合作社,该社董事长、东侯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侯丰明正忙着指挥工人搭建智能温室大棚的钢结构,年初东侯家庄村与东埠、东三甲、大罗家、石家庄4个经济薄弱村签订了“强帮弱”扶贫协议,吸纳4个经济薄弱村分别以扶贫资金购买基地15个春暖式葡萄大棚,然后再返租给合作社管理,四个经济薄弱村年可实现集体收入5万元,年内实现脱贫摘帽。谈到葡萄收益时,侯丰明踌躇满怀地说,“我们卖给4个经济薄弱村的60个大棚,都是基地处于盛果期的大棚,无论遇到什么风险,我们都必须保证每个村庄的集体收入,当初合作社成立时,我们就有个承诺,等赚钱了,不能光自己富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几个股东的共同心愿”。

  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  把贫困户纳入致富产业链

  



  平度市现有贫困户中,近三分之一是因缺少资金、技术、致富门路而陷入贫困。该市依托合作社,把贫困户纳入到合作社产业链上,从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方面实行全程服务,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社员生产和增收难题。

  “活很轻快,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在古岘镇四里蔬菜专业合作社打工的姜泽春怎么也没有想到,穷了大半生的他,今年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工作,手里有了自己的第一张存折。

  “跟姜泽春情况差不多的贫困户,我们合作社吸收了32名。”四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也是古岘镇四里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姜泽波说。古岘镇今年通过排查摸底和多次甄别筛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总计45户,除去13户无劳动能力的由政府低保兜底外,剩余32户全由这个专业合作社“包圆了”,可谓全镇贫困户的脱贫重担“一肩挑”。

  那四里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是如何确保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呢?在合作社展厅的掌上农资贫困户脱贫帮扶责任公示墙上,部分贫困人员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帮包责任人一目了然。“你看第一个就是李明寿的信息,他就是在合作社引进的掌上农资项目中负责门卫工作。”据姜泽波介绍,在全市脱贫攻坚大会召开后,古岘镇开始安排贫困户脱贫任务,作为全镇先进村党支部之一,四里村党支部决定将合作社果蔬种植产业和刚刚引进的掌上农资项目结合起来,主动承担下了全镇的脱贫任务。接下任务后,四里村党支部根据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岗位,将32名贫困户全部安置了下来。“党支部是带动群众致富脱贫的桥头堡,关键时候我们就要站出来,哪怕牺牲点个人利益都是值得的。”姜泽波说,“因人设岗,要让大家都有事干,都有钱挣,能干的可以做掌上农资的配送、田间管理服务,年老体弱的就是管理仓库,清理卫生,每月工资1200—2000,再加上自己农田或者果蔬种植的收益,年底脱贫不成问题。”

  仁兆镇庄户学院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学用模式,改变以往单纯把专家教授“请进来”的模式,从本镇合作社、种植大户、蔬菜购销大户、蔬菜加工企业等挑选具有一线操作经验的能人,分门别类建立师资库,干什么学什么,实现培训师资点题选人、“大姜师傅”、“大葱师傅”对号入座,对蔬菜种植、土壤改良、蔬菜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该镇沙北头村61岁的王贵仁家里共有6亩地,主要种植大姜、芋头、大蒜等,参加庄户学院培训以后,学会了大姜小拱棚种植的技术,共种植2亩大姜,每亩增产1500斤,增收5000元左右,现已成为庄户学院传授经验的骨干。

  发扬党员模范带动作用  “一帮一”实现精准脱贫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能否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进而实现增收致富目标,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行为作风、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因此,平度市非常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示范、联户帮包、联合发展等多种有效途径,凝聚人心,造福民众,树立形象。

  “党员是干什么的?党员就是带头为群众服务的!和平建设时期,党员首先应该带着老百姓摆脱贫困、闯条致富路!”在明村镇兰科村的村委大院内,村支部书记兼西瓜合作社负责人卢法文向记者说道。

  前几年,兰科村经济差、班子弱。为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卢法文为每名党员制作了“党员家庭户”门牌,并将“党员联户”的“老方法”搬了出来,让党员带头做表率。他将村里32名党员组织起来,每个党员联系3至5户群众,不管是上级政策的宣传、邻里纠纷的调解,还是村庄的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村里布置的各项工作等,都由党员去负责联系落实。

  基层组织体系建立起来了,但经济状况还没有改善,卢法文首先做通几个党员的工作,在村里建起了大棚,并承诺将自家的大棚作为实验棚,到年底一算账,每个棚的收入都超过了三四万。

  在卢法文的带领下,全村共发展大棚170多个,630余亩,小拱棚400余亩,设施栽培总面积达到1036亩。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6000元,今年,不仅帮助本村的5户贫困户脱了贫,而且还吸引周边20余名贫困群众前来打工、学技术、增加收入。

  在南村镇前吕家村顺科蛋鸡产销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该社党支部书记吕春娥,她说,今年合作社大力实施合作社党员群众创业计划,依托资金、技术雄厚的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孵化基地,为贫困村党员群众创办、扩大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项目支持,有10名党员群众在合作社社的支持下,创建畜禽养殖合作社9家,吸纳贫困户达50余户。这些新建合作社通过与核心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联合社,建立起紧密关系,实现了优势互补,进一步放大了合作社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

  文/图 半岛网 黄超 通讯员 孙京信 孙剑磊

   [编辑: 黄超]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平度 扶贫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