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成果展开展 2年来4.6万农村人口脱贫

2016-10-18 13:5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市直机关会议中心一楼大厅里,2016年青岛市脱贫攻坚成果展在这里展出。



  文/半岛记者 李晓哲 图/半岛记者 孟达 报道

  半岛都市报10月17日讯 17日上午,在市直机关会议中心一楼大厅,2016年青岛市脱贫攻坚成果展开展。本次展出通过图、文、影像等形式,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数据,展示了近年来本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展现岛城贫困镇村、贫困家庭的致富之路。

  “不忘初心绘蓝图,精准脱贫攻坚战。”当日上午,2016年青岛市脱贫攻坚成果展开展。最能直观体现精准扶贫成果的就是贫困人口和村镇的逐渐减少,而在展览入口处,一个硕大的柱状图展现的正是本市精准扶贫工作从2014年以来的成果。柱状图显示,本市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63887人,到2016年7月底,农村贫困人口17874人;2014年农村贫困户28535户,今年7月底7710户;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村4330个,到今年7月底2156个村。并且,根据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本市将贫困人口识别标准确定为年人均纯收入4600元,高于国家2300元(2010年不变价)和山东省30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扶贫标准。

  根据贫困对象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收入来源、脱贫需求,青岛组织编制扶贫地图、精准建立扶贫台账、编制薄弱镇贫困规划、薄弱村和贫困村脱贫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实现一镇一规、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全覆盖。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上,青岛从去年以来共实施村庄基础设施项目561个、公共服务项目81个,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造校舍124907平方米,更新学生课桌椅42393套、教师办公桌椅4011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脱贫就是本市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结合生态保护,本市在很多贫困村镇探索出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例如,黄岛区建设万亩林场,通过来料加工、乡村旅游发展服务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即墨市在水源地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扶持贫困户发展旅游观光产业;莱西市南墅镇植树造林500多亩,扶持贫困户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改穷业”、“拔穷根”、“换穷貌”,激发贫困户的内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即墨市移风店镇道头村贫困户王淑婷依托电商平台向外推广销售石磨面粉,月收入3000余元;莱西市沽河街道董芝德喂养黑猪,年均纯收入十多万元;黄岛区琅琊镇斋堂岛村石发家开办家庭旅馆,利用“琅琊@生活”电商平台销售干海产品,带动当地村民走上发展民俗旅游的脱贫致富道路。

  ■相关新闻 募集200万助力“巾帼脱贫”

  半岛记者 肖玲玲 报道

  半岛都市报10月17日讯 10月17日是扶贫日,当天上午,青岛市妇联、文明办、扶贫办联合在莱西市马连庄镇岚桑村举办了一场“巾帼扶贫——‘温暖行’文艺巡演活动”。据介绍,“文化大篷车”将在农村“妇女之家”巡回演出15场。据悉,今年以来,市妇联在全市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共为10434名贫困妇女建档立卡,整合社会力量募集近200万资金开展困难帮扶活动。

  ■扶贫“琅琊榜” 黄岛打出组合拳,胶州把荒山变金山

  半岛记者 李晓哲

  创新扶贫资金购买商业资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探索可复制的扶贫经验……精准脱贫,各区市都亮出了哪些招数?来看看扶贫“琅琊榜”。

  黄岛:创新扶贫模式

  黄岛区共有经济薄弱镇5个、省定贫困村3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35个、贫困户4757户、8390人。2016年该区安排扶贫专项资金9648万元实施“精准扶贫”,按照脱贫后再享受两年政策的原则,总投入超过4亿元。

  该区探索实施“扶贫专项资金购买商业资产”扶贫新模式,打出加大总量投入、优化资金使用、创新增收方式等政策组合拳,将扶贫资金变成优质有形资产,将资产收益变为镇村发展的长期资本,为贫困村早日脱贫、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该区搭建了国企扶贫开发平台青岛西海岸富民集团,实施“国企+贫困村”兜底帮扶模式,发挥65个贫困薄弱村专项扶贫资金的杠杆效应,以成本价购买国企优质地段商业资产,产权与收益归村集体,村集体授权西海岸富民集团统一进行资产售后承租经营,国企兜底保障8%的收益率,超出部分收益仍归贫困村集体享有。目前,65个贫困薄弱村已经获得了第一年度保底收益金284万元,有效增加了贫困村资产收益。

  胶州:荒山变金山

  胶州市洋河镇受山多地少、土壤贫瘠、工业企业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制约,镇弱村穷民不富,是胶州市精准脱贫任务最艰难的镇。胶州市坚持一村一策,加强产业“造血”,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富有洋河特色的产业带动脱贫新路子。2016年该镇所有526户贫困户将率先全部脱贫,2017年全镇23个贫困村将率先全部摘帽。

  为了让村民富起来,该镇坚持向让贫困户的脑袋先“富”起来,抓好精神脱贫关键一环。对于通常依靠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的贫困村,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走出去”学习,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理清发展思路。比如该镇尧洼、山周等村,去年组织去寿光、临朐、莱西等地参观学习设施蔬菜、高效作物种植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各村庄根据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种植传统、改变小麦、玉米单一种植结构,纷纷引进高端、高效作物种植,建设了采摘园、观赏园、精品果园等,培育起适合村庄特点的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了自我发展、自我脱贫。

  洋河镇还发展起来了多种脱贫模式。洋河镇有荒山71座,很多贫困村环山而落,针对这类贫困村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洋河镇立足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定位,引进龙头企业青岛华普索道有限公司,于2014年启动建设九顶莲花山旅游扶贫产业园项目,规划面积1万亩,流转农村土地4000多亩,打造高端度假生活、户外运动健身、农业休闲观光三大板块,变劣势制约为优势资源,通过产业开发补齐了脱贫短板。洋河镇东王家庄村是省定贫困村,通过九鼎莲花山旅游扶贫产业园带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400多亩土地流转给开发企业,整合荒山资源发展蓝莓、樱桃、红参果等采摘邻国种植,现已建设农业设施大棚3个,停车场1处,农产品超市1处,民俗点10家,实现农户与集体双增收。

  莱西:“N+”扶贫模式

  在莱西,精准扶贫演化成“N+”扶贫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

  莱西市姜山镇发挥大企业多的优势,采取“园区+薄弱镇”“大企业+贫困(薄弱)村”、“企业+贫困户”、“企业+贫困大学生”、“慈善协会+贫困户”等模式,帮扶贫困人员,尤其是残疾人、有困难学生的家庭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以特色产业助发展,以特色产业增优势,目前莱西市已培育形成院上镇油桃、马连庄甜瓜、河头店镇苹果、日庄镇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做强传统农业的同时,通过海升果汁、浩丰食品等龙头企业带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放大蔬菜、果品等优势农产品增值效应。

  目前莱西旅游+扶贫帮扶28个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培育了特色主导产业,成立示范专业合作组织32个,培育乡村旅游示范点儿22个、“好客人家”34个。

  资金整合+扶贫模式,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应,整合各级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用于产业发展。比如经济薄弱镇日庄镇在建设沟西村高效农业园区大棚项目时,集中利用傅家庄、西埠、沟东等13个贫困村庄的扶贫资金650万元,共建造钢结构连体大棚9栋。项目主体建成后,由13个村庄联合对外公开招标出租,项目招租所得收益,在日庄镇政府的监督下,先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并预留5%费用用于维修大棚设施,剩余利润由13个村庄平均分配,作为村集体收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脱贫攻坚 成果展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