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交通委获悉,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以创建公交都市为契机,加快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9月26日-27日,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创建第二督导组对我市公交都市创建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给予了较高评价。总体来看,青岛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在第二批示范城市中处于前列。
记者 李德银
市区拥有343条公交线路 市交通委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青岛市区共有公交线路343条,公交线路总长6590公里,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24.3标台,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272.4万人次 (地面常规公交269.9万人次、地铁2.5万人次),年客运总量9.9亿人次,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90%,公交专用道175公里,公共交通一卡通使用率64.4%,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92%。
作为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稳步推进“城市公交智能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目前企业智能调度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行业管理系统已于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年底前将初步建成。
新能源公交车达2284辆 2010年2月,青岛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按照“量力而行、积极推动”的原则,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2011年7月,国家电网青岛供电公司投资3.4亿元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薛家岛智能充换电站,建立纯电动公交车智能充换电运营管理一体化青岛模式。目前青岛市共运行新能源公交车2284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88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399辆,青岛市建成并投入使用换电站7座和充电站14座。
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 根据市政府部署,我市交通、财政、物价等部门秉持政府购买服务理念,开展公共汽电车一揽子政策研究。 2016年6月,以青岛市政府授权件形式印发公共汽电车运营服务计划、运营服务考核、运营成本规制、运营财政补贴一揽子政策,通过政府主导制定服务数量与质量标准,探索城市公共交通从财政补贴模式向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转变,在国内同类城市中率先创新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切实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快5个公交场站建设 场站是公共交通组织的关键设施。近年来,我市集中力量突破公交场站发展瓶颈。一方面,对现有公交场站,协调公交运营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范畴,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在综合开发方面,目前我市重点加快推进的是浮山新区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此外,我市同步加快推进唐山路、清江路、同安路、辽阳东路、杨家群等5个公交场站建设,规划建设停车位249个。
实现285个行政村通公交 我市先后完成六区范围内车载卡机和地铁闸机升级改造工作,顺利实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一小时换乘政策,日均刷卡30余万笔,惠及了岛城广大市民。顺利实施60-64周岁老年人半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政策,日均刷卡12余万笔。此外,强化农村道路桥梁修缮和公交场站设施建设,目前已累计开通调整公交线路54条,建设公交场站14处,实现285个行政村通公交(客车),占全年计划的87.4%。
推出26条“大站快车” 我市陆续推出28条学生公交、21条微循环公交、11条晚班公交、9条旅游公交和200余条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线路,满足市民的不同出行需求,丰富了市民出行选择。建立全国首家独立专业校车运营公司,目前专业校车达到1200余辆,惠及学生5.4万名。此外,针对高峰出行需求特点,我市创新服务模式,推出“大站快车”26条,在高峰时段采取“直达式”、“间隔式”等多种运行方式,快速疏散客流,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出行难问题。我市还开通“互联网+公交快车”33条,日均客运量5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交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运营效益。
加快交通拥堵治理工作 我市以公交都市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参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 2015年,我市结合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完成伊春路、科技街等30处拥堵节点公交站点的迁改工作,对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起到了疏导作用。此外,开展青岛火车站综合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地铁、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特种车辆、旅游大巴、导向标识、智能交通等9大衔接体系建设和整治工作,有效缓解了火车站交通拥堵现象。同时,加快公交港湾站点改造工作,减少公交车辆停靠对社会车辆通行的影响,切实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强化城市公交安全管理 根据有关法规和规定,市交通委采取定期检查(质量信誉考核)和不定期检查(“四不两直”)相结合的方式,督导公交企业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严厉打击公交行业违法、违章行为,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今年4月,220名公交车乘务管理员正式在市区22条重点公交线路上岗执勤,社会反响良好。此外,市交通委每年对公交企业组织两次以上应急预案演练,使公交企业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应对预案,提高了突发事故应对能力。 2015年市区全行业共组织各项应急演练105次。
今年已优化公交线路16条 我市按照“东城提速、西城优化、北城加密”的发展策略,不断打造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干线—支线—微循环”公交服务网络,公交线路不断完善,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2015年,根据城市功能和主要客流分布,我市累计新开公交线路18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0条,解决了李沧区东部、城阳区等区域居民的出行问题。 2016年,我市加大了市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力度,目前已累计新开通公交线路9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6条,进一步方便了高新区、蓝色硅谷等地市民的出行。
城乡公交一体化初步完成 我市通过开通地面常规公交、客运班车公交化运营等方式,解决各区市内部及相互之间、青岛主城区到各区市的公交出行问题,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公交服务均等化。目前,各区市辖区内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初步完成。同时,通过开通隧道公交和大站快线,实现了主城区与西海岸、即墨市的零距离公交连接。目前,我市已对694辆客运班车实施公交化改造,投入2000余辆公交车,累计开通城乡(镇村)公交线路200条,城乡公交日发送旅客约84.85万人次,群众出行成本平均降低30%,基本完成各区市辖区内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初步构建了“城乡相连、镇村相接、全域覆盖、优质价廉”的公交网络化布局。
强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市交通委按照“一环四线、三城三网、网间互联”的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现全省第一条地铁线路和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开通试运营。目前,地铁3号线北段日均开行216列、客流量2.5万人次,有轨电车日均开行40列、客运量2200人次。此外,市交通委出台了轨道交通企业服务质量考评办法,印发了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和乘客守则,编制完成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导则、常规公交与地铁3号线衔接方案,加快推进地铁3号线车站周边公交站点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