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活力迸发院士港 老树新枝看李沧(图)

2016-10-24 06:3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李沧区东部新貌(资料照片)。



  半岛记者 李晓哲 徐杰

  李沧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变“新”。

  提到李沧,岛城市民印象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老城区”,但这种刻板印象正在被彻底打破,李沧区在人们的视野内外都在迅速蜕变。甩掉老城区、老工业聚集区等诸多沉重的包袱,建青岛国际院士港、引入百亿甚至千亿级产业,创造新优势寻求突破发展;解放干部思想激发活力,让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项目、每一寸土地都动起来。日前,本报记者专访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听他阐述李沧区如何在寻求差异化发展中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子。 

  昔日包袱成资源

  闲置楼变院士港


  “我觉得现在李沧是‘老树发新枝’。你想想看,什么样的画最动人?不是画一棵新树,而是老树重新长出新枝来。”王希静对李沧区现在的状态如是评价。李沧是老城区,有很多的包袱,如何让这棵“老树”长出“新枝”,焕发更多的活力,这是摆在王希静和整个李沧区面前的直接课题,此时他刚就任李沧区委书记5个多月的时间。

  甩旧包袱,创造新优势,说干就干。“青岛国际院士港”是李沧区今年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也是王希静的“得意之作”,在专访中他多次提到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吸引了十多位院士入驻,“每位院士都带来一个主导产业和许多配套产业,这个意义可想而知。”

  而很少人知道的是,正是这个含金量颇高的项目,所用的是该区此前的一栋楼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了。院士港让这里成为岛城一大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包袱变资源。“我们紧紧抓住人才这一改革创新的核心要素,主动作为、筑巢引凤,借助毗邻世博园的李家上流商务楼宇,高起点打造‘青岛国际院士港’,面向国内外延揽院士进驻,以高端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就在10月12日,袁隆平院士已经带着他的海水稻项目落户在了院士港。据了解,此前周寿桓、王玉田、李长明三位院士正式签约入驻,同时还正在与其他院士积极对接,而这些院士的研究领域都是前沿性的,研究项目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每个项目都具备培育造就一个产业的深厚潜力。

  作为青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区域,全市列入搬迁计划的110家老工业企业,李沧55家,占全市一半,随着老工业企业的搬迁,为实现转型发展,避免产业空心化,李沧区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三中心一基地”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大胆创新,主动创新,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取得良好成效。

  精心谋划破难点

  李村大集终搬迁


  老城区要发展,难度可想而知。今年李沧区就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破解困扰发展的症结问题之上。“李沧发展,与其他地区、其他区市一样,也面临着一些困扰自身发展的症结问题,特别是房屋征迁、建设融资、项目推进、基层治理等,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难点’。”为此,该区千方百计突破这些难点,对于加快发展,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鼓舞作用和推动作用。

  今年以来,该区对这些制约区域发展的难点问题,逐个研究,逐项突破,一批症结问题成功解扣。在破解房屋征迁难题,该区开展了“促房屋征迁、推项目进度”攻坚行动,累计完成房屋征迁15万平方米。备受瞩目的深圳路打通拆迁收尾,涉及3个社区80户拆迁户,该区坚持一户一策,靠上工作、和谐征收,仅用55天时间就顺利完成征收任务,并实现了零信访、零纠纷,为深圳路全线打通奠定了基础。

  李村大集搬迁难题一直存在,“此前我们区也做了一些尝试,但今年我们下决心解决了这个问题,群众满意度非常高。”王希静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李村大集搬迁工作,由于各种因素制约,长期没有实现搬迁,今年,李沧区通过精心谋划、多方协同,终于实现了平稳搬迁、和谐搬迁,新搬迁后的大集运行有序、集市兴旺;大集原址纳入李村河中游整治工程,全面封闭施工。

  此外该区为破解项目融资难题,面对区级可用财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充分用好国开行总额213亿元的低息信贷支持,选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以时间倒逼进度,已申报项目102个、申请贷款107亿元,国开行已审批55.7亿元。

  高点定位巢引凤

  打造产业“4+n”


  该区上半年工作中另外一大亮点就是成立“创新委员会”,对原有的碎片化创新机制进行整合,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共同担任组长的区创新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全区创新发展工作,统筹聚合各方面智力资源和创新力量,统揽开展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综合性的创新活动,积极推动思路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创新工作。 

  甩掉了老包袱,建立了创新机制,新的产业引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现在我们有很多项目找过来,但必须要符合我们的产业规划,否则再大的规模我们也不签。”王希静说。李沧区今年着力打造“4+n”产业。“4”就是重点发展网络信息、设计研发、新金融、影视文化等四大产业。之所以把这四大产业作为李沧产业发展重点,一方面,本着与周边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原则,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该区已经形成产业和项目支撑点。

  今年以来,该区高点定位,瞄准高端创新项目引进,集中推进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成为推动全区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AWS成功落户李沧,打造集云服务、孵化器、云创学院、创客大赛、虚拟注册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中国移动5G应用创新中心项目,8月24日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8月29日,与青岛农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对接与合作,青岛农商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年内注册落户李沧区,并属地纳税。同时,正在抓紧推进中艺艺术品青岛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

  “4+n”产业结构中的“n”,包括跨境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目前,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已吸引中国邮政青岛分公司、青岛跨境电商协会、金翅鸟国际商品体验中心等三大电商平台入驻,近期开园运营;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共建的青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投入运营,跨境电商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特色日益凸显。除跨境电商产业外,“4+n”产业结构中的“n”,更多的是代表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引进、产业培育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比如,依托该区成功引进的王玉田院士,着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激活细胞抓关键

  能干会干善于干


  如今,改革创新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李沧区反对“为官不为”,激励担当作为,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普惠民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5%。特别是在抓重点、化焦点、破难点、解热点上,取得一系列新的成绩和新的亮点。

  为了让改革落到实处,激发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活力成为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李沧区紧紧扭住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这一关键,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一支有激情、能干事、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活力 院士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