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活力迸发院士港 老树新枝看李沧(图)

2016-10-24 06:3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记者 张伟 报道   半岛记者专访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



  对话

  在推动干部想干愿干积极干方面,该区主要是倡导“四个意识”+容失容错。倡导“四个意识”,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强化先锋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把中央倡导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到实处。容失容错,主要是建立“四三二一”容失机制:明确“四条底线”,即确保生产安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干部安全;划出“三条红线”,即不贪、不沾、不色;确立“两个基础”,即经过科学评估和集体决策;建立“一套体系”,即“四位一体”联合督查保障体系,按照这些要求,给予敢担当干部容失保护,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我们要激发每个‘细胞’的活力,让领导层示范带动,中间积极推动,每个‘细胞’千方百计跳动、跑动、活动、运动,调动干部最大积极性。”这是王希静提出的“细胞激活理论”。并且说干就干,上半年完成43项工作事项,下半年还有100项工作等着完成。

  政府投入36.3亿

  40项实事为民生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百姓的安居乐业。上半年李沧区也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事、贴心事。

  今年该区把安置房建设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苏家、南岭、东李、面粉七厂、邢台路40号和56号楼恢复性重建等项目顺利回迁,惠及居民2400余户。目前正在推进的16个安置房项目,4个项目正在抓紧手续办理,12个项目正抢抓工期、加快进度,其中10个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和室外配套施工阶段。620户危旧房签约腾房,提前实现年度目标。集中力量破解因项目遗留问题导致的居民房产证办理难题,今年以来已办理8309户。

  安居然后乐业。今年该区不忘“去产能”企业中分流的职工就业创业问题,设立专项保障资金,主动做好企业分流职工就业创业工作。

  该区还投资36.3亿元完成10件40项民生实事。南岭小学、广水路小学以及南岭幼儿园、大枣园幼儿园、文昌路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建设完成,新增学位6750个。由原市三医院区改造的颐福养老院即将投入运营,新增养老床位500张,结束李沧西部无大型养老机构的历史。持续开展“暖心工程”,残疾人创业就业、康复救助、托养服务成效良好。着眼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324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

  该区还在城市管理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开放式楼院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核中,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六区第一。

  三到五年快速跑

  主要指标将倍增


  下半年,李沧区将在这个好的开局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提出了‘八个突破’。”认识突破、产业突破、载体突破、机制突破、人才突破、行动突破、方法突破、目标突破,在王希静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产业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选择的成败,直接关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成败。李沧今后产业方向,就是要抢抓全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机遇,坚持以战略眼光选育产业,核心就是‘4+n’。”产业要发展,要形成集聚,离不开一批高品质载体的支撑。为此李沧区在城市开发建设上,从以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商业地产思维,向以商务楼宇、科技园区为代表的产业地产思维转变,加快研究打造一批高端商务楼宇和产业园区,充分珍惜辖区土地资源,严把关口,宁缺毋滥,宁可短期内暂缓开发,为未来发展“留白”,也绝不搞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

  该区还将充分发挥区城市规划领导小组作用,贯彻“多规合一”、“产城融合”等先进理念,做好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促进各片区规划合理布局、有机衔接、融为一体;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运用各方面力量,采用政府平台公司主导建设或者专业产业地产公司投资建设或者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运作等多种不同方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构建多层次、立体式服务机制,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类难题,促进企业创新创业和核心业务成长;坚持和完善干部激励机制。

  在工作方法上,李沧区委提出了“八点工作法”,即着力把握“特点”、扭住“标点”、突出“重点”、关注“热点”、化解“焦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创造“高点”,努力在抓点带面中谋求全局工作的突破。学习运用好《孙子兵法》中的“奇正之法”、“虚实之法”、“迂直之法”,树立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算大账、算总账、算长远账。

  实现目标突破,就是要以追赶式发展为导向,用3到5年实现全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倍增,把李沧建设成为创新创造的活力城和宜居宜业的幸福城,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在专访的前一天,王希静凌晨三点还在写他大脑里不停跳出的想法。“没有了纸,我就随手找来一本书记。”这些写下的想法,未来可能会深深影响李沧区。王希静说,今年李沧区的步子迈得很大,一些项目上马前很多人会提出疑问,觉得在李沧做这么超前的布局会有问题、做不起来。但事实已经说明,很多项目做起来了,并且开始为该区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记者:李沧区发展的先天优势在哪里?

  王希静:我认为李沧的优势并不明显,所以我们要创造优势。

  李沧区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中心城区,是在青岛中心城区的框里;再就是东边的世博园,西边的铁路青岛北站。但世博园的“后世园效应”还需要进一步挖掘;铁路青岛北站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配套,“发动机”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李沧西北角以前老工业基地聚集,青岛钢铁、青岛碱业搬迁后老工业对我们的GDP贡献在降低,环境在好转但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挖掘。

  再一个优势就是我们城乡接合部的居民素质在提升,外地人的融入增加;我们的房价相对较低,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外来人口拥入,有些人可能觉得是负担,但我们觉得这是活力,这些人是年轻的精英群体,以及从农村中来的青壮年,拥有创新优势和活力。

  再就是过去李沧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记者:李沧区是青岛组团发展、缩小南北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跟其他区市进行差异化发展,在缩小南北差异上起到自己的作用?

  王希静:任何一个单位和任何一个人的发展都要适合自己的特点,要切合实际。我们除了以上这些优势外,其他优势并不突出。李沧经济总量小,长期处于不太发达的阶段。为此我们提出了追赶式发展的目标,立居李沧区位优势,高点定位,不仅创新工作方法,还要创造新的优势。

  我们实现了连续攻坚克难。例如李村大集搬迁,这是老百姓几次动议,有几次已经启动了但成为半拉子工程,我们今年解决了;再一个深圳路打通,50户“将军楼”,也是实行了差别政策,55天拆迁完成。沧口商业大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是烂尾楼,现在已经重新开工了。应该说,攻坚克难在李沧。

  我们寻求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讲发展的这个“法”很重要。甩掉了过去的一些包袱,从泥潭中抽出腿来,从而能创造新的制高点。院士港,在84亩土地上能吸引十多位院士,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比例,青岛市目前有26位院士,山东省也只有53位院士,相比我们要引入的院士力度很大。并且我们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全职入驻,实实在在能带来产业发展,因此形成集成创新,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找到更多合作发展的契机,协同作战。通过这个,我们也摸索出一些经验,提振了我们的士气。

  点评

  十三五”开局之年,李沧区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为切入点,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为引领,在经济转型发展、高端人才引进、城市建设管理、民生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李沧区将以追赶式发展为导向,做好创新发展、山水生态、民生共享、从严治党四篇文章,努力把李沧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心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活力 院士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