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肖玲玲
10月25日,第16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在城阳开幕,海内外精英携100余个“高精尖”项目和800余项科技成果来青洽谈,大会意向签约项目146个,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蓝色经济产业项目达82个。值得一提的是,洽谈会上,市人社局正式发布《青岛市集聚海洋高端人才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计划》),青岛将以“一谷两区”为重点区域,用三年时间引进培育2000多名海洋相关领域高端人才。其中,对引进的涉海“顶尖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
百余高精尖项目来青洽谈 据介绍,本届蓝洽会共有4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30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40余家中科院系统的科研院所,80余家国内科研单位,400余家市内用人单位参会对接洽谈。经充分对接洽谈,大会意向签约项目146个,其中创业投资项目45个、人才引进项目20个、技术合作项目66个,科技合作项目15个,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蓝色经济产业项目达82个,占总项目数的56.16%。
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内外精英携100余个“高精尖”项目和800余项科技成果来青洽谈对接。“千人计划”专家、海禾资本合伙人马晓光带着他的“海洋无人机”项目首次参加“蓝洽会”。“无人机在海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巡航、勘测、渔业等各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他表示,这一项目与青岛的海洋发展战略非常契合,而且“无人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飞控模块,而我们恰好掌握这个技术,这在世界上都属于领先水平。”马晓光表示,“青岛的海洋产业非常好,创业环境等机遇很好,未来的市场将无限大。”他们的技术已经实现量产,如果此次洽谈顺利,该项目将会落地青岛。
引才层次高海洋特色明显 据市人社局副局长刘卫国介绍,本届蓝洽会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方面是引才层次高,“基本都是硕士博士,博士占比很高。”二是,洽谈会囊括生物信息、医疗、网络、新能源等诸多与青岛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相契合的项目。最重要的一点是海洋特色明显,涉蓝项目多,另外,会上还发布了《青岛市集聚海洋高端人才行动计划(2016~2018年)》。
在引才主体上,重点依托三大区域:一是蓝谷核心区。按照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布局,重点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人才。二是西海岸新区。按照建成国内领先的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布局,重点集聚港口运输、海工与船舶装备制造、临港石油化工等海洋高端产业人才。三是红岛经济区。按照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布局,重点集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科技服务等蓝高新产业人才。此外,还将依托在全市布局的20个海洋产业特色园区集聚各类海洋人才。
涉海顶尖人才最高补500万 《计划》中指出,为集聚海洋高端人才,青岛将面向全球实施重大引才专项行动,依托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启动“鳌山人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海洋领域的领军科学家、卓越科学家、优秀青年学者和杰出工程师,对引进人才参照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校待遇标准提供科研、生活待遇。除此之外,还将采取一系列“走出去”招聘、“请进来”对接洽谈等活动,广揽海洋英才。同时,强化引才政策扶持,对引进的涉海“顶尖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对新当选的“顶尖人才”培养单位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柔性引进的“顶尖人才”,按用人单位实际给付的劳动报酬给予最高200万元的配套资助;对引进的高端蓝色人才团队,经评审认定后,对团队的创业创新项目可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
对引进的海洋高端人才开辟服务绿色通道,落实“人才服务绿卡”政策待遇,在居留和出入境、医疗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五是创新引才用才制度。同时,发挥政府部门人才引进的协调服务作用,对口联系57家重点涉海单位,为用人单位提供海洋人才需求发布、统一招聘、高端猎头寻访等人才服务。还将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跟踪寻访、市场化人才引进配置、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海洋高端人才引进长效机制。
■链接 诺奖人才 实现零突破 据刘卫国介绍,“十二五”期间共吸引海外留学人才3500多人报名参会,其中800多名高层次人才“留下来”创新创业。特别是引进了一批来自美欧等国重点实验室、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急需紧缺人才,为青岛市的前沿研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蓝洽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还利用自身影响力及海外资源,间接促成了更多更优秀的海外人才来青创新创业。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主席萧小月博士积极与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石墨烯发现者安德烈·海姆合作,共同成立了青岛德安新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青岛市引进诺奖人才“零”的突破。世界知名机器人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马书根博士,不但从日本带回一批博士、硕士,还将ROBIO2016(机器人与仿生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引入青岛,为青岛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的对接引进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打开了走向世界的“窗口”。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通过“蓝洽会”引进的海外人才,以团队带入、直接合作、推荐来青等多种形式,间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