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地推不是真正创新创业 高校青睐啥样"老板"

2016-11-14 06:2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上的设计。(资料图片)



  创新创业的基础一定是创新。它(学生搞地推、做微商)更像把一个口袋里的钱装到另一个口袋里,更多的是复制性而不是创新性。

  ——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韩旭

  文/图 半岛记者 朱艳丽 葛欣鹏

  “你给我开个宣讲会,明年立马就有100个青大学生当老板了”。担任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的半年多时间里,韩旭遇到了打着各种旗号的“营销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她需要向别人普及“常识”:创新创业学院不是让学生做老板的,大学生搞地推、做微商,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

  大学创业副院长的烦恼

  自从当上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副院长,青岛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韩旭接待了不少让她头疼的“营销家”。

  半年来,她接了不下5个培训机构打来的电话:“老师,你交××钱,3天就给你‘创业咨询师’证”。“我说你懂什么是创业教育吗?3天就能出来一个创业导师、咨询师证,你们负责任吗?”韩旭烦透了这帮打着创业的旗号骗钱的家伙,“我觉得他们很没有良心”。

  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到学校办公室找到她:“你们现在不是讲创业吗?让学生跟着我干微商,代理我这个产品几天就能致富。”

  有一个人想让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加盟他的公司,岗位培训一个月就能开个小诊所。“说是给人量量脚后跟能判断全身的身体情况,我说你这可能是高科技,如果想搞技术开发可以联系我们医学院。你要让我在宣讲会上给医学院的学生讲这个,我开不了这个口。青大医学院的学生考进来700多分,你让他们干这个,这不是骂青大吗?”

  另一个夸下海口,“你给我开个宣讲会,明年立马就有100个青大学生当老板了”。韩旭听了血压都上来了,“给我多少钱,我都不能干这个,我得对学生负责”。

  更离谱的是,一个老板抱了一台面膜机过来,打着“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研制”的旗号,号称“差点儿拿到诺贝尔奖”。仔细一问,这个面膜机卖8万块钱。“一台机器8万块,普通大学生哪买得起?你让他们卖给谁?”韩旭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他:“回去好好搞搞市场调研,等你拿到诺贝尔奖再说”。

  太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了。“他们没搞明白创新创业学院是什么,觉得就是让学生去当老板。”韩旭说。

  也有一谈创业“色变”的。某学院的教授就曾告诉她:你这个创新创业副院长的岗位很重要,千万不能忽悠我们学院的学生去创业。

  很多人对于创新创业学院都有着深刻的误解。“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心理教育、不是职业教育。我们不是鼓励所有的学生去创业当老板。我们更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对不确定的未来有判断、分析的能力,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半年里,普及这些“常识”,成了韩旭常做的事情。

  成功者的特质

  对于创业,韩旭更加认同的是,从自己所学专业中激发出一个想法,并且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解决痛点的方式。在向记者讲解创新创业学院的发展思路时,她特别强调了“结合专业、强化实践”这8个字。

  今年刚从青岛大学毕业的杨善任就是这样的创业者。今年年初,他凭借青岛大学自动化的专业优势以及常年在实验室里的探索,研究出了一台“库房导引小车”,不仅可以实现货物的人工智能搬运,另外通过物联网技术成功解决了库房内的信号微弱状况。目前他已经拿下了里程碑创投公司的部分种子资金,并签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商家。

  大一时候的杨善任跟创业还不沾边,校报记者、辩论赛最佳辩手、学生会成员、班长、学生发言代表、策划文艺晚会……他一直活跃在校内的各个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手出色的摄影技术。

  “正是因为我摄影比较好,所以实验室的老师经常叫我过去帮忙,还特意给我留了一个位置”。而这改变了杨善任的整个大学轨迹,“实验室里的师兄们对我影响很大,他们太厉害了,问啥都知道,需要什么东西直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场景深深触动了杨善任的神经,觉得这才是他应有的大学生活。

  此后,他积极投身到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积攒了足够多的想法。大三期末,杨善任考过了托福准备到大洋彼岸深造,可是创业的冲动一直在心头躁动,最终决定“趁着年轻拼一次,不想给自己留遗憾”。

  “创业都是从冲动和兴奋开始的,如果自己都无法激动起来,就不可能大胆地迈出第一步”。迈出第一步之后,接下来可能需要的是变态的勤奋。“过程非常的痛苦,远不如上班舒服,有太多难扛的压力需要熬过去”。

  创业的一年里,熬到凌晨三四点是经常的事,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杨善任只能尽可能地压缩成本,整个产品的研发几乎由他自己一个人来完成。研发产品之余,杨善任还花了大量的时间研习创业以及公司的运营课程,即使如此,将近一年后他才找到自己的投资人。“投资者都是最精明,只有产品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他们才会下手,除了产品,他们对设计者的为人、性格也非常看重”。

  现在,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投资人,他不得不在产品上下更多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下一轮的资金支持,而创业以来的经历让杨善任蜕变了很多,“慢慢成熟起来,心理和思维也完善了不少,学会更平静地对待一些事情”。

  相比校园里大多数的创业者,杨善任走得比较顺利。“他具备理科生的思维,又有文科生的口才,文艺男生的长相,是少数把各种各样的才能集于一身的人物。”在韩旭看来,某种程度上,这种顺利并非偶然,更是一种必然。

  “最好的时代,最糟的时代”

  “世界那么大,老板那么多,为何不找个激情团队一起做一生都开心的事,实现自己的追求。”青岛大学软件专业的袁杰曾在一篇文章里兴奋地向志同道合者发出邀请:“抓住还没被磨灭的那点梦想,我们还年轻,为什么不去试一试,不要着急去赚钱,能生存下来就足够了。不要想,那就做吧。”

  或许是骨子里突破传统的观念不希望被条条框框限制,这个典型的90后男生从小学五年级就有创业想法。2015年,正读大二的袁杰选择休学创业,带着自己设计的一款社交软件走出校门,寻找投资人。当时的北上广,项目和投资人多得数不过来,甚至只通过一个PPT就能获得融资。

  袁杰足够幸运,在还没有见到第10个投资人时就拿到了种子资源,估值500万。在北京,他还找了3个同为技术高手的合伙人,准备回青岛大干一场。没想到,不到一年袁杰的创业公司倒闭了。

  “当时他们的产品还不是很成熟,营销推广却做得很足,他们团队花了很大力气在校园还有朋友圈扩散。”袁杰的一位朋友把原因归结于同质化的竞争。“他这款以‘地图’为基础的交友软件应用体验并不好,而且没有积累起用户。在已经崛起的成熟软件攻势下,烧掉一部分资金后投资人撤资了,并没有成功融到第二轮资金。”

  记者接触的几位创业者表示,经过前两年的投资热潮,现在投资人在产品选择上也越来越谨慎。

  数据显示,继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投资骤降,2016年第一季度的投资项目数量持续下滑,退出率高达77%,IPO数量骤降至2013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创业失败的袁杰如今在一家电子企业上班。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说过,“这是一个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好的是,你不用砸锅卖铁去创业,就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坏的是,BAT已经无孔不入,布下大网,你很难做大”。

  鼓励尝试,宽容失败

  对于像袁杰这样创业之路上的暂时失败者,韩旭的态度很开明,“即使一个项目失败了,依然会得到掌声和尊重”。

  这种态度既来自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理念,更来自韩旭对周遭创业环境的冷静思考。“我们鼓励学生有这种想法、去尝试。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提供帮助。但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创业项目中,能真正落地且存活到来年的项目能达到10%,就已经很不错了。”

  韩旭更看重的不是成功率。“创新创业教育是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教育。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与所学学科相关的创业创新,结合各种竞赛项目对所在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把课堂上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多的是从提高培养学生质量这个角度考虑,并不是鼓励所有学生都走这条路。”

  “创新创业的基础一定是创新。”在韩旭看来,学生搞地推、做微商从自强自立角度是可以鼓励的,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它更像把一个口袋里的钱装到另一个口袋里,更多的是复制性而不是创新性。”

  这一点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周轶老师很认同:“我们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主要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一些低年级的同学也有在做微商的。如果是探索经营模式练练手,未尝不可,我们并没有堵死,毕竟大学是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要让他们充分发展,但这并不是我们倡导的方向”。

  “作为高校的一名老师,要对得起教育者的称号,尊重教育的规律,而不是去忽悠学生。”韩旭说。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老板 尝试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