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食药局创新监管 保障市民饮食用药安全(图)

2016-11-18 16:20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11月18日消息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市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设智慧餐厅监管平台,推进“明厨亮灶”工作;建立农产品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快检体系;强化企业督导,严查重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把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辐射带动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工作,保障了市南区饮食用药安全。

  智慧监管--用创新提高监管效率

  市南区餐饮服务业和食品流通业企业数的成倍增加,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为提升监管水平和效率,市南区食药局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大数据作用,率先在青岛市启动了“智慧食安”物联网平台工程建设,建成市南区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平台,通过1年的现场检查和信息采集,将市南区食品经营企业纳入监管平台,经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入网率达到100%,“三小”餐饮单位入网率达到96%,开发食品安全移动监管终端和手机APP,实现了主体信息查询、智能监管、在线监控、产品追溯等多项功能,提高了现场执法的现代化水平。市南区48家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食品从生产、进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动态管控。在餐饮服务业中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在460家餐饮服务单位中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公开播放食品现场制售的全过程,并可网上点播,实现了食品经营远程可视化监管。

  快速检测--用抽检促进靶向监管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如何科学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如何合理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现状,如何准确回应群众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切,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履职之要。为此,市南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食品安全快检体系,斥资540万元,在35所中小学、10个街道设立快速检测实验室快检实验室。实施“每日必检”的常态化检测,快检面向学校食堂、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场所,内容包括蔬菜、肉类、豆制品、干海产品、水发产品等9项常见食品品种,检测农药残留、瘦肉精、吊白块等41个检测项目,涵盖了常见的危害食品安全的污染物和风险源。测结果实时传输至食药局智慧监管平台。截至10月底,市南区共实施快检18123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20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9.81%;其中合格率最高的为蔬菜类,合格率达到99.90%,合格率最低是畜禽肉类,合格率为98.28%。今年上半年,食药局通过抽检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14起,罚没款总额达到50.04万元,同类案件罚款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0%。通过检测,实现了对食品违法的精确打击,为靶向监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开展常态抽检的同时,街道快速检测实验室还免费向市民提供检测服务。市民还可以将自己购买的食材送到实验室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当场出具,现场验证购买的食材的安全性。快检服务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1-10月,快检实验室累计已为市民提供1056批次的快检服务,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的食品安全。

  普法授业--夯实企业主体责任

  随着旅游旺季到来,环境温湿度和客流量的增加,致使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风险正逐步加大,为提前预防食物中毒,防控风险。市南区食药局组织360家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关键点控制和预防食物中毒业务培训,强化了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开展12家农贸市场、18家大型商超开展普法培训和流通追溯业务培训,督促企业依法、守法经营。累计培训食品经营单位1200余家,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把控源头--严守食用农产品安全红线

  2016年3月,《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全面加强使用农产品市场监管,市南区食药局采取三项举措,推动监管升级。一是全面推行市场质量保证金制度。市南区12个农贸市场认缴市场质量保证金,资金总额达到70万;市场日常经营存在违法行为和产品质量问题,其保证金将被扣减。二是实施不合格农产品供应商退市制度,供货商抽检不合格累计达到2次或单次抽检超标50%以上,将责令其退出市南区市场。三是建立健全涵盖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的食用农产品市场快速检测体系。针对蔬菜、水果类农产品,实施“市场批批自检”,“监管定期快检”的食品安全筛查举措,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新《食品安全法》出台以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增大。市南区食药局充分利用新法赋予的“刑事优先、最高额30万元”等,大力查办食品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已查办食品药品大案要案6件,移送公安机关犯罪线索4件,罚没款合计126.2万元;罚款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5%。下一步,市南区食药局将继续保持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黑名单”制度,提高失信惩戒力度,使违法违规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文 王君莉 实习生 纪豪杰

  [编辑: 孙路]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