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撞脸"的岂止是成绩单

2016-11-25 09:5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韩金惠

  不仅成绩单样张如出一辙,就连市长名字拼音都一样,对此,公众实在无法一笑而过。表面上看,这样的乌龙只是设计师的失误,实际却暴露了当前一些城市马拉松的严重同质化和功利化。

  落幕不久的南昌国际马拉松,遭遇了一场尴尬的“撞脸”事件。有网友称,组委会官网公布的成绩单样张,系抄袭自吉林国际马拉松,左下角“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一栏,拼音并非南昌市长郭安,而是与吉林市长张焕秋的名字一致。11月23日下午,南昌国际马拉松组委会回应称,事因设计师工作失误,已经整改。目前,涉事设计师已提出辞职,并向公众致歉。(11月24日《新京报》)

  不仅成绩单样张如出一辙,就连市长名字拼音都一样,尽管南昌国际马拉松组委会事后作出了道歉和整改,但是公众实在无法一笑而过。表面上看,这样的乌龙只是设计师的失误,实际却暴露了当前一些城市马拉松的严重同质化和功利化。

  近两年来,马拉松比赛遍地开花,是很多人的直观感受。“134场”“增幅达到160%”,2015年中国马拉松年会给出的数据更是验证了公众的感受。马拉松赛事的发展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这样的增势带来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变着花样举办马拉松,却由于团队缺乏经验,只能借鉴以往的经验,大到硬件设施,小到奖牌奖状,就连选手们的小零食都是别人有什么,我就有什么。在这种模式下,国内马拉松赛事陷入了严重的同质化中,出现成绩单“撞脸”的乌龙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拉松究竟能给一个城市带来什么?大家为什么都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抢着办呢?有统计显示,一场上万人参与的马拉松赛事所需成本大概在1000万元左右,仅凭门票和商业赞助就稳稳收回成本,并可以大幅拉动城市旅游、住宿和餐饮等行业增长。除此之外,马拉松所带来的体育产业增长也十分可观,其中赛事运营、跑步装备和训练课程都成为社会资本热切投资的对象。以厦门为例,从2003年到2012年这十年间,厦门马拉松已经为厦门带来了超过10.72亿元的直接营业收入。面对真金白银的收入,谁不想凑凑热闹呢?

  可问题是,马拉松说到底还是专业性很高的体育赛事,其危险系数和风险程度在体育运动中都位居前列,除了参赛者需要有科学跑步常识外,赛事运营方也必须具备专业的医疗保障能力。而反观当下,很多马拉松赛事同质化严重,质量良莠不齐,竞赛组织不规范,市场化运作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够强,实在配不上“国际”的头衔。也有人说,这些问题都是起步阶段的中国城市马拉松不可避免的“成长的烦恼”,但新生事物终究要走向成熟。接下来必须让马拉松的办赛、参赛狂热,切实转化为对赛事品质的不懈追求和严格要求。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