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农超对接”活动为契机,建基地、创品牌、搞对接、拓市场,年营业额从2009年的不足100万元发展到2016年的3.5亿元左右。该合作社何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市委市政府对“农超对接”有哪些扶持政策?“农超对接”怎样让农户摆脱丰产不丰收、低价贱卖的尴尬局面?记者走进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
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新优势 谈到实行“农超对接”初期,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赵利国向记者坦言,与北京一家连锁超市“对接”时并不顺利,受到过很多质疑。例如,甜瓜颜色发绿是不是不熟,吃起来是不是爽口……针对这些疑问,合作社全面推行了甜瓜品质追溯制度,对收购的所有甜瓜分基地编号,每一个甜瓜上都贴有质量追溯标签,接受消费者质量监督。并通过向北京市民宣传介绍产品生产管理流程相关资料,拿出3吨多甜瓜,切成片邀请市民免费品尝,这才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
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从实行“农超对接”以来,参与对接的超市从北京物美发展到北京美廉美、东营胜大超市 、山东永旺、宁夏新华百货等十几个超市,经营领域从黄河领域发展到长江领域,经营品种从初期单一的甜瓜发展到蔬菜、水果、干果、杂粮、肉、蛋、鱼等100多个品种。然而,随着农超对接规模的壮大,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农产品标准化问题成为摆在他们面前最难的一道考题。
赵利国告诉记者,专业合作社自创办以来,他们始终把农产品质量放到了事关农民增产增收 、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聘请高级农艺师担任技术顾问、投资建立培训教室、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农民大讲堂”、派出基地技术人员到周边地片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服务带动瓜果蔬菜基地3000多亩。
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超市是人家的,进入超市的无品牌产品可以被任意地替换。因此,做‘农超对接’的同时,必须做品牌。”赵利国说,合作社注册了“庆收”牌商标,建立起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由专业合作社负责牵头集中销售产品,凭借严格的生产管理标准、有效的广告推介手段营造“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如水集街道石佛院种植的大姜,清脆嫩甜。而战国时著名的‘火牛阵’就发生在大姜的产地——沽河两岸,我们通过挖掘整理产品的地域文化元素,在华东物美超市推行了‘一品一故事’的营销模式,向市民宣传推荐青岛市的优质大姜,这一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莱西大姜成为市民菜篮子的首选。”赵利国向记者介绍道。
谈到农产品的推广和营销,赵利国说,从2015年开始,专业合作社实施“挂大靠强、借力发展”战略,同澳大利亚“飞箭”烘焙原料公司洽谈各类果丁和各种脱水蔬菜的加工出口业务,近期正与北京门头沟贡菜有限公司洽谈酱菜的合作项目,现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借助大企业的多方位优势,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农民种菜无忧,销路不再愁 “‘农超对接’提高了大家的种植积极性,这些新鲜蔬菜包装完毕即刻装运上车,送往超市,当天傍晚就能上架销售了。”在合作社忙着包装的工人告诉记者。以往,农户土地较为分散,不成规模,种植的水果蔬菜也因难以找到合适的销路而“贱卖”。现在,有了“农超对接”的模式,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解决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更多的农户增产增收,直接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合作社立足探索实施“名优放心农产品进社区”战略,创建新的农产品流通平台,从过去的“生产基地—经纪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市民”的流通模式向“生产基地—社区—市民”的新型流通模式转变,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使农民受益,市民得到实惠。截至今年10月,已发展农产品社区便民连锁店11个,深受居民欢迎。文/ 图 记者 丁一 通讯员 高欢欢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