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名宿难舍足球 甘愿自掏腰包投身青训(图)

2016-12-08 10:4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编者按

  当青岛足球与顶级联赛渐行渐远,当青岛这座足球城的名号日益减损褪色,当爱与哀愁慢慢交织痛彻我们心底的时候……蓦然回首,岁月如歌!“海牛”那段无限荣光的岁月是那么的远,又是那么的近!曾几何时,每每提及“海牛”,无不让每一个岛城球迷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它曾是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它是镌刻着这座足球城荣耀的图腾。逝去的爱必会重来!青岛不会遗忘“海牛”,球迷不会淡忘“海牛”!让我们一起来唤回曾经的爱。

  其实,“海牛”从来没有离我们远去。王东宁、左文清、汤乐普、袁生、王灏、纪玉杰、邱忠辉、史汉军……离开职业赛场的老海牛队员们割舍不了对足球的挚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校园足球。缘于此,本报推出“老海牛的青训梦”系列报道。

  □半岛记者 杜金城

  翻开青岛足球的历史,老海牛如同一面旗帜猎猎飘扬在这座足球城上。那是青岛球迷最珍贵的回忆,他们对于老海牛的爱,是一种情结,更是对青春年华的纪念。王东宁、左文清、汤乐普、纪玉杰、王灏、袁生……提起这些老海牛队员的名字,球迷们如数家珍。如今,这些早已迈过不惑之年的老海牛球星们不约而同地走上了青训的道路。他们有的成立了足球俱乐部,与学校合作普及校园足球;有的则与国外俱乐部建立联系,引进国外先进的青训经验。处于对足球的热爱、责任以及割舍不下的足球情结,让这些老海牛在青训领域中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布点市内小学多达十余所

  青岛东清足球俱乐部成立只有一年多时间,在圈内名气不大。但说起俱乐部的两位创办人,青岛的球迷不可能不知晓——王东宁、左文清。而聊起俱乐部成立的缘由,50岁的左文清只是简单地说了四个字:为了孩子。

  因为忙于俱乐部的合作发展,左文清没有跟随王东宁参加11月在上海进行的老甲A联赛。说起这件遗憾事,左文清倒是看得开。利用那段时间,他领着俱乐部的几位教练与青岛宁夏路小学谈妥了合作的事情。本月初,东清俱乐部的教练已经进驻宁夏路小学进行了选拔组队工作。下一步,这所曾经的足球特色学校将在足球课程上迎来一个新契机。“这次我们派驻到宁夏路小学的教练中有金平这样曾经在职业队踢过球,也有不错青训经验的教练,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这所学校把足球水平真正提高上来。”而根据左导介绍,在与宁夏路合作之前,东清俱乐部的训练模式与教练员已经在嘉峪关学校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我自己也会往学校跑,除了看看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外,也会亲自教教孩子们踢球,毕竟咱踢了几十年足球了,还是有些经验可以传授给孩子的。”左文清说道。

  与王东宁、左文清一样,在这些年中积极投入到足球青训阵营中的老海牛队员可着实不少。仅记者了解到的就包括汤乐普、冷波以及弟子史汉军,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帮助麦岛小学在足球项目上取得了质的飞跃;纪玉杰帮助南京路小学将足球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邱忠辉则积极与国外足球俱乐部取得合作,近期还与黄海足球俱乐部达成协议,他打造的众力体育正与黄海一起在校园足球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此外,老海牛队员袁生、王灏等人都积极投身于足球青训当中,只是因为时间原因,他们的参与形式各有不同,“具体数字没法统计,但老海牛的队员大部分都在青训方面。”据了解,目前老海牛旗下的青训小学超过了十多所。

  一切源于对足球的爱

  教孩子踢球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教小学生踢球,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硕果的工程。但为何,这些老海牛队员在经历了生意场的摸爬滚打,或是职业队教练工作的洗礼后,最终愿意回归到校园足球甚至是娃娃足球的行当。这其中,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无论王东宁、左文清,还是汤乐普等老海牛球星当年告别绿茵场后,各自在商海中打拼,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用“衣食无忧”来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完全没有问题。但兜兜转转这么多年,这批老海牛队员割舍不下对足球的热爱。这群差不多都已年过半百的足坛老将,依然都保持着每周踢一到两次球赛的习惯。而像每年的老甲A联赛这样的大型全国类赛事,一样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大伙都没扔下,没事就聚在一起踢踢,这两年踢球之余还会交流一下教小孩踢球的经验和感受,这种感觉挺好的。”左文清说道。而这种风气甚至蔓延到了前段时间在上海结束的老甲A联赛上。因为不仅在青岛,放眼整个中国,像范志毅、魏群、彭伟国这些足坛老炮儿都在青训这条路上摸索探寻耕耘着。

  对于这些老将为何在事业有成后,都纷纷回归到足球青训这个行当的话题。不少人认为他们是看中了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升温,是不是要趁此在青训方面捞一笔?其实,众所周知,目前在中国做足球青训很难赚大钱;并且,与恒大足校、黄海足校这样的青训大机构相比,老海牛队员从事的青训模式还有些单打独斗的意思。“像汤导(汤乐普)这些年帮助麦岛小学足球完全就是不求回报的,包括我们教练员的工资都是汤导自己掏,小球员的球衣汤导出钱买,说实在的,汤导做这件事纯粹就是因为对足球的喜欢,我们当教练员的没有理由不去好好教。”已经在麦岛小学授课一年多的史汉军动情地说。

  不求回报只为发现好苗子

  说起老海牛队员从事足球青训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当时已经处于半退役状态的老海牛队员刘乐阳和朋友一起组建了一家足球俱乐部,他们招收了包括姜宁、郑龙、邹正、姚江山、许景杰、孙江山等一批青年才俊。这些队员后来被集体收编进入了青岛队的梯队。再后来,朱建荣、刘洋洋、钟义浩等年轻小队员也逐渐成才。可以说,青岛的足球土壤中从来不缺乏好苗子,等待的只是慧眼伯乐们的发掘。而如今更多老海牛队员投身到青训事业当中,他们看重的也绝不是经济利益,发现好苗子培养成才,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当年记者采访刘乐阳,这位从事足球青训20年的老教练把自己的高成材率归结为“耗上时间和精力”。“那时候也年轻,特别是刘健、郑龙、邹正他们这两拨人,都是集中住宿,每天至少得练三四个小时。”刘乐阳说。这样的观点同样被汤乐普、左文清所认可。在他们看来,在中国很多时候选材靠的还是教练员的经验,“足球有时候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就是看一个孩子的感觉。一支球队需要各种类型的球员,速度快的,技术好的,能拼能抢的,重要的还是看小孩有没有意识,哪怕一些动作做得不利索,但是意识有,未来成材的机会就大。”

  为了做好手头上的青训工作又不耽误生意,王东宁、左文清、汤乐普这些老海牛队员们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虽然搞足球青训不赚钱,但他们都做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用他们的话说,发现一颗好苗子有时候比做成一笔生意还有成就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名宿 青训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