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号至9月10号,由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宫喜祥,总编辑赵新兵,新华社国内部重大报道策划中心执行主任李斌,新华视点室主任张旭东组成的“新华社”解码青岛专题组一行18人来青,围绕青岛制造主题开展了集中采访,并专访了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
专访李群:永不匮乏的危机意识和驱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青岛制造”的背后,既有一批批优秀企业家,也有一代代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这是“青岛制造”走到今天的“法宝”。
在“青岛制造”的背后,如何将这个“法宝”不断传承下去呢?
李群:毫无疑问,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要靠人才来支撑。青岛制造走到今天,正是靠张瑞敏等一批优秀企业家,形成青岛制造的品牌;正是有郝建秀、许振超等一批大国工匠,支撑青岛制造品牌再创辉煌。
回顾青岛制造业发展历程,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家。企业家能够在青岛安心地创新创业,首先是有适合企业家成长的人文环境。这些年来,我们下力气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尽好亲商、安商、富商之责,不遗余力为企业家服务,让他们放开手脚、安心“唱戏”、尽展所能。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要靠人才。这既包括企业家人才、高端研发人才,也包括精湛的工匠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一是“引”,我们实施“英才211计划”,引进2000名高端人才、1万名紧缺重点人才、100万名支撑人才。青岛“十二五”初期人才总量120万人,到“十二五”末已达160万人。二是“育”,靠自身培养,这需要把城市教育体系构建好,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链。三是“用”。青岛注重发挥政策等优势,借鉴国内外人才激励的政策、办法,尽最大可能给人才提供良好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