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十四届职业技能大赛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赛区竞赛昨开赛,涉及船舶驾驶员、航海捕捞员、制冷工3个项目比赛。既有考查选手基本技能的海图作业、网具编织,也有体现高水平技艺的船舶靠离泊、拖网作业。据了解,“蓝色工种”专场吸引了370名选手参赛,是历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
撇缆绳绘海图考验基本技能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菏泽路3号的青岛海洋技师学院,技能大赛“蓝色工种”专场在这里举行。作为本届大赛海洋特色最为鲜明的赛区,海院赛区主要承担船舶驾驶员、航海捕捞员、制冷工3个项目比赛,这3个项目与现代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等蓝色经济产业紧密相关。
简短的开幕式后,竞赛正式开始,记者首先来到撇缆场地,只见参赛选手一只手拎着一捆绳子,另一只手挥舞着绳头,然后使劲抛向前方。 “当船只快到靠近岸边时,需要船员将缆绳抛到码头上,起到固定船只的作用。 ”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副院长刘航介绍,场地前方有一个圆圈,选手要尽量抛到这个圆圈上,类似于码头上的固定桩,考验选手的“准头”。在船上,除了抛拉缆绳外,网具编织和修补也是经常用到的技能,“捕捞作业,渔网就是饭碗,渔网又结实又耐用才能捕捞更多鱼。 ”刘航说,一张完整的网,裁判随机在上面用剪刀弄出几个破洞,然后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补,看谁用时最少,而且修补后的网眼大小适中。
作为船舶驾驶员,海图作业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每次出海前,都要绘制海图,设定好线路,是否便捷、安全,航线是否合理,这就需要考验船舶驾驶员的综合能力了。在海图作业考场,选手正聚精会神绘制着,长尺、三角尺、圆规,每一步都力求精确,只有海图精确,出航时才能安全。
船舶靠离泊需要掌握“火候” 本次比赛的三个项目,船舶驾驶员主要比赛海上通信、GPS导航、海图作业和海上驾船避碰能力,学院配备的航海模拟器可模拟各吨位、各类型船舶和世界各大港口,选手们需要在大型航海驾驶模拟器上适应风暴、大雾等各种气象操纵船舶;航海捕捞员则是考查选手对渔区的判断、探鱼设备的操作、渔网编扎等;制冷设备维修工则要对接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低温冷藏运输船、水产超低温冷库等水产冷藏运输产业发展的需求,竞赛电气接线及制冷系统组装调试、半封闭式压缩机拆装、冷库电气故障排除的能力。
能真正考验一名选手高水平技能的,要属船舶靠离泊和拖网作业。记者来到船舶靠离泊考试区,与真正的船只驾驶室相类似,一名选手正在驾驶台前紧张操作着,加速、减速、调整船只角度,而面前的大屏幕显示出船头位置,船只正慢慢靠岸,“这对选手要求就很高了,距离、速度、角度,都是考查的重点,速度过快容易产生危险,过慢就会影响其他船只停泊,而距离太近,则容易使船体碰撞码头。 ”现场评委介绍,这种模拟驾驶室,与真正的船只差不多。与这个类似的,还有拖网作业项目,选手需要选定合适的速度、航向角度,准确判断鱼群位置,及时下网、收网,最终看谁用时最少、捕鱼数量最多,记者注意到,捕鱼数量会实时显示在操作台上。
首艘渔业教学实习船投入使用 据了解,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已经连续承办青岛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大赛的多个比赛项目,本届大赛,海院赛区报名人数达370人,是赛区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选手来自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海洋技师学院、青岛海运职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
另外,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的渔业教学实习船“鲁青渔教16”号圆满完成建造任务,于11月18日正式交付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这是青岛海院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海洋职教,助推蓝色经济”,主动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和“海上粮仓”建设的有力举措。综合实习船入列,为大赛成功举办创造更先进的条件和保障。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