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自己的父母追着孩子喂饭,王岩有些后悔,一年前把孩子带回老家,交给老人抚养。现在喂孩子吃饭都成了一场战斗,“很多坏习惯,再纠正过来已经很晚了”。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对1600个家庭做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9.2%的受访者家庭孩子不在父母身边,主要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而由老人带孩子的比例更高,多达60%-70%。
孩子“隔辈带”甚至是“隔辈养”现象非常普遍,而很多老人常常倾向于给孩子包办一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文进摄
平常一顿饭
吃成了一场战斗 王岩今年30岁了,和丈夫一样,处于事业打拼的时期,有时候加班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根本无暇顾及1岁多的孩子。像很多家长一样,趁着断奶的时期,王岩和丈夫把孩子送回了老家,交给父母养育。
等到孩子两岁,事业已经有些平稳的王岩把孩子接了回来,自己照看一星期,再交给父母带一周,这种两地养育的方式,让王岩渐渐发现,以前对于孩子成长所担心的问题,现在渐渐涌现了出来。
像王岩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对1600个家庭做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9.2%的受访者家庭孩子不在父母身边,主要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这和全国数据也相吻合。根据中国老龄中心2014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两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占总数的60%-70%,其中有30%的儿童甚至是被放在祖父母家里抚养照顾。
“平时和爸爸妈妈出门都是自己走,但是只要有姥姥姥爷在,就跟没长腿似的。”王岩说,然而最头疼的,是孩子的吃饭问题。
“追着吃、求着吃,就是不能自己端着饭碗好好吃。”王岩说。老人疼孩子,给孩子的饭都是提前单独做出来一份,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吹得不冷不热了这才小心翼翼一勺勺送到孩子嘴边。但再看孩子这边,却往往是埋头玩着小汽车,眼皮都不抬一下。
看孩子一顿饭下来没吃两口,老人忍不住又急了。拿上水果、点心,抱起来就往门外跑,“这也是他们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孩子在外面玩时,时不时趁他不注意就塞一口,遛一趟弯儿回来,竟然也能吃不少。”但平平常常的一顿饭吃成了一场战斗,这让王岩很无奈。
接孩子回来时,王岩和丈夫强制让孩子自己吃饭,看着大人吃得香,孩子也主动拿起勺子,一口一口往嘴里填。但是一送孩子回老家,一个星期以后,又哭闹着不肯自己吃了,又要从头教起。
由于自己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逐渐成了“人精”,会看人“下菜碟”,如果大家一起外出,这个小“人精”总是能精准地找到平时最宠他的姥爷,从不在别人身上白费工夫。
学校门口,半数孩子的书包并不在自己肩上,爷爷奶奶包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文进摄
无条件溺爱
影响孩子交往能力 王岩的担忧并非个例,刘佳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刘佳晨一直带着孩子在国外生活,为了让儿子健康成长,不养成“公子病”,她教育孩子格外严厉,虽然才两岁,吃饭、睡觉都已经独立,有脾气了也不会哭,他知道即便哭了,母亲也不会因此而心软,只会让他站在一边自己反省。
最近回国待了一个星期,刘佳晨就发现,孩子跟以前有了些变化。由于刘佳晨忙着去和朋友团聚,孩子交给父母看着。“父母对孩子基本上是没有原则地惯着。”
山东省实验幼儿园执教多年的李露(化名)认为,现在老人看大的孩子身上往往有一些明显的共性,比如自理能力欠佳、动手能力不强等等。她表示,和很多其他国家比,中国的父母本身就已经很溺爱孩子了,而祖辈带孩子,这种溺爱就变本加厉,很多老人恨不得替孩子包办一切。
“有个孩子平时不敢说不敢做的,和其他小朋友沟通的能力很差,但你耐心跟他聊一会儿,就会发现他其实很聪明。”李露说,还有的孩子,从表情动作到说话的方式,都有一股“老太太范儿”,这也一定程度上让他很难融入到其他小朋友的圈子里。
在国家心理督导师、研究团体心理多年的韦志中看来,隔辈带大的小孩,会明显有一些“自我”倾向,社会交往功能较弱。
“因为老人处于一个半社会的状态,不会过多地考虑社会交往的问题,所以在照看孩子方面,大多数老人更倾向于让他开心,而不是教给他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韦志中说。
教育孩子起争执
老人常掉泪 让刘佳晨更头疼的是,虽然才回国短短一个星期,却常因为教育孩子跟父母争执,有时父母生气了,干脆带着孩子到自己的房间睡,阻止刘佳晨继续教育孩子。
而让王岩更尴尬的是,有一次在关于是不是让孩子自己吃饭的问题上,丈夫和婆婆当场起了争执,看着孩子抱着饭碗发愁的样子,婆婆甚至落下泪来。“你们小年轻从书本上看的东西就一定比我们的经验好?再说,我自己的亲孙子,我能害他吗?”
面对老人,两岁的孩子甚至有时候抬手就打。王岩两口子实在忍无可忍要训斥两句,结果脸还没变下来,自己已经被老人训了。
这种例子,王昱瑾见了太多。作为济南简单爱母乳哺育服务中心隔辈亲大课堂的主讲人,她会定期给婆婆、妈妈们“上上课”,与老人们聊聊天。
在王昱瑾看来,隔代教育肯定会给孩子带来影响,但却不一定是负面的。“如果家庭中教育的核心还是父母辈,祖辈只是在爸爸妈妈们上班时看护孩子,一旦他们回到家里,教育孩子的主权也交回到父母辈手里,那孩子感受到的是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的爱,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宝贵的财富。”她说。
这就需要两代人之间处理好关系,尤其是对爸爸妈妈们来说,首先要接纳祖辈的情绪,认同他们对孙辈的爱。“这个不代表接纳他们的做法,但也不能像很多人那样,还没看到爱就已经在指责他们了。”王昱瑾说,这样老年人也会很抵触,更不可能好好沟通。
提倡隔代帮忙
而不是隔代养育 韦志中说,并不是说老人带孩子一定不好,老人给予孩子宽容,其实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但是这个度需要用心去把握。“作为孩子的父母,其实是要多些时间去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尽到了教育的责任。”
“孩子脾气大,或许有溺爱的成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己心里没有获得满足的发泄。”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孩子与父母相处是天性,如果过多地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他们会产生抛弃感,进而影响到其健康成长。
尹建莉说,在接受父母咨询时,很多父母提出了“如何让孩子不哭”“如何让孩子不发脾气”,父母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尹建莉表示,早期由爷爷奶奶或他人抚养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像隔着一层玻璃。要么互相不理解,冲突不断;要么特别客气,宛如外人。
产生被抛弃感的孩子,如果仍然缺少父母的关爱,有些就会走入极端。尹建莉说,孩子由老人或其他人代养,年龄越小,越容易有自闭症,因为缺少跟父母的有效互动,孩子心智无法正常发育。
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主席王天仁表示,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未能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有的几年时间见不到父母,或一年中只能见上一两面,严重缺失父母的温暖与关爱,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成长过程中缺少爱,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正常,就有不少是问题儿童。”
在济南市未管所,正在接受教育的王军就是这样的例子,由于“超生”,他从小在爷爷奶奶溺爱下长大,等回到城里与父母在一起,他暴躁的性格常常受到父母的责备,他觉得被父母抛弃了,就变本加厉地“惹祸”引起父母的注意,直到他捅死了自己的亲人。
尹建莉说,如今年轻父母都在打拼事业的阶段,鼓励自己带孩子并不是拒绝父母的帮忙,有老人帮助对年轻人的事业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应该坚持隔代帮忙,而不是隔代养育。”尹建莉说,孩子每天都能见到父母,或者父母每天跟孩子相处一定的时间,孩子就会感受到爱。“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和他分开几年,也许一辈子就无法亲近了,这是多么好的事业都换不回来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玮 万兵)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