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记者 李晨
在湛山街道,除了楼长会、信息员会、热线电话、“微湛山”微信平台、社区报等常态化民意征集渠道,还有一项政府倾听民声的老传统,那就是“民情日”活动。记者了解到,该活动机制于2012年开始实施。“民情日”对居民生活有何影响,今年有何特点,又有哪些成果呢?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个变化
从下社区到进楼入院 “这安的新扶手,可是把院里老人给恣坏了,前些日子她跟老伴正好一前一后在那儿摔倒啦。”“座椅一安,以后聊天纳凉休息就方便了,别看俺院几十年了,还跟小花园一样呢!”12月16日,华严一路的一对老邻居唐功兰和臧瑞芬心里乐开了花,她俩一个住在6号院,一个住在7号院,都因为院里的新变化而欣喜不已。
“11月28日,社区两片区举办‘民情日’活动,咱街道办副主任、我们社区的第一书记阚立明来了,得知居民迫切的愿望,这不马上急事急办,上报给了街道党工委,一周多时间就给办好了,6个楼院安了12个座椅,俩楼院分别装了扶手。”仰口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淑伟说。
而在这将近一年时间中,阚立明几乎将仰口路社区12个片区党支部给走遍了。实事干了一件件。“与往年不同,今年民情日活动从社区居委会搬进了片区,每月20日至25日,支部活动室、楼院、广场都成为街道工作人员征集民意、体察民情的地点,进楼入院开会、现场查看论证拍板拿方案变成‘民情日’常态。”湛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孔兆锋说。
>>>一种现象
更多居民爱上“管闲事” “东海一路2号、4号附近的雕塑小花园经常有人过去方便,气味很大,大伙反映平时都不敢开窗。”11月底,今年66岁的楼长成淑美趁湛山社区“民情日”活动,将自己事先画好的围栏设置图递给了街道办领导,等12月中旬她再从小花园走,绿油油的围栏就已经安好了,一共约80米。
在湛山街道,“民情日”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记者了解到,今年1至10月,街道通过“民情日”活动共征集居民意见370项,完成329项,上报33项,还有8项正在处理。办结率近90%。“只要大伙有急需解决的困难,我就帮着在‘民情日’上反映。”成淑美说,“不为别的,就希望咱社区家园越来越和谐。”
“民情日”活动2012年开始举办,而它办了多少年,今年72岁、家住秀湛路的李合峰就参加了多少年。“记得第一次在我们社区办是在华严支路如今的助老食堂里,原先那是个活动室,我当时提了一条清理僵尸车的意见,办事处领导现场就做了解答。”李合峰笑着说。
>>>一点补充
社区民情日记天天写 “‘民情日’把基层工作从烦琐忙乱的被动应付中解脱出来,转化成了一种更科学高效的主动服务。”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民志说,这种服务的特点是一对一、早发现、快反应,使绝大多数居民所遇到的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能被妥善解决。”12月16日下午,家住东海一路的玄先生退休认证遇到困难,来社区求助,湛山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爱国立即帮忙联系了湛山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并派工作人员将老人一路搀扶护送过去,老人连连道谢。
记者了解到,在湛山,每个社区都有这样一本日记本。“每天居民打电话、来访反馈的意见,我们都会记下来,然后分门别类一件件落实。”李爱国告诉记者,为此,湛山社区还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和“接案时限制”,要求登记意见的工作人员按照小事3天、大事10天的时限“一条龙”负责到底:督促分管人员落实、沟通协调、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居民……贴心又高效的服务受到居民好评。
>>>链接 “民情日”机制如何运作 每当“民情日”,来自社区的居民代表、信息联络员、楼组长、社区主任、街道办领导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便会齐聚一堂,居民提出意见和困难,街道社区认真记录并现场讨论解决办法。
之后这些意见将由社区进行汇总,报送湛山街道办民政科,随后办公室将其集中归类,实行“五件”工作法: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上报件、建议件,办公室分门别类将问题分派到街道各责任科室、各社区后,进行督察督办。每月17日前,办理结果上报办公室,最后街道将根据办理情况按要求通过社区直接回复居民或在下一次“民情日”中集中现场回复。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