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情绪起伏,时而欣喜、时而郁闷很正常。但是,如果情绪波动太大,一旦欣喜就至“波峰”,一旦沮丧就到“波谷”,影响了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的话,就要警惕是否得了“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病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很常见,而且容易误诊、漏诊。专家提醒,时而躁狂、时而抑郁的人应尤其注意了。
因抑郁症状就诊却不是抑郁症 今年24岁的王梅是一名企业员工,平时踏实能干肯吃苦,在同事中很有威信,职工对她评价都很高。可就是这样的一名好员工,却在今年11月初来到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一进诊室,王梅就无精打采地跟医生说“大夫,我抑郁了,给我开点抗抑郁的药吧”。王梅的母亲介绍说,女儿这个状态已经两个月了。整天郁郁寡欢,不愿说话,一回家就躲在房间里不出来,问她话她就烦,说太累了,老板冤枉她了,感觉委屈,心情不好,压力大,想辞职不干了。家人感觉她抑郁了,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吃了一个月也不见好。后来病情明显加重,干脆不去上班了,还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家里人吵架,天天呆在家里不是吃就是睡,感觉活着没意思,有时还念叨“不如死了算了”。
经医生详细诊查后发现,其实王梅半年前还曾有另外一种状态:抱怨自己不得志,说单位对她大材小用,上班挣的是小钱,还那么辛苦。想辞职不干了,说自己要做大买卖,肯定能挣大钱。花钱大手大脚,信用卡一笔一笔的大额支出。到处向亲友借钱,向邻居借钱。但这周状态持续一两周后很快就过去了。家人当时认为她就这么个性格,随便说说而已,并没有在意。
最后,王梅所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即有时躁狂,有时抑郁),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也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医生介绍说,双相情感障碍以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误诊率、低治疗率为特征,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复杂多变,导致其诊断、防治成为现代精神医学最为复杂、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患者常存躁狂症状表现,易被忽略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三科冯玉芳主任介绍说;“像王梅这种情况在精神科门诊是很常见的,患者轻躁狂发作时经常不被自己察觉,认为这是自己的正常表现,就这样的性格。同时,家属也因为主观因素,很难意识到患者的异常表现,从而不会及时向医生汇报,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当患者转为抑郁时,因患者感到很痛苦,易被患者或家人重视,而主动就医。”
冯主任称,这类患者如不仔细了解病史,忽略了其有短暂的轻躁狂发作,就会误诊为抑郁症,继而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案即单纯抗抑郁治疗,致使患者病情复杂化,或治疗无效,或转为躁狂、快速循环等。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来说,早期明确诊断尤其重要,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还会影响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冯玉芳提醒大家,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表现为极端躁狂和抑郁发作频繁交替,但大部分病人处于抑郁的时间比处于躁狂的时间长,躁狂可能很轻,以至于它不被认识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表现出躁狂、抑郁、焦虑、强迫、幻觉、妄想甚至意识障碍等各种精神症状,但有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可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症状,因此易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 、漏诊。这就需要医生更好把握横纵向病情表现,慎重选择治疗药物。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城市信报记者 王鑫鑫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