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青岛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植经济增长新动能,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聚焦“三中心一基地”建设。
供给侧改革日益深化,“去降补”扎实推进
近期以来,本市持续推动供给侧改革,不仅仅局限于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更长远的是努力引领新常态,找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更多地从供给侧来发掘增长潜力点。
“去产能”效果明显 。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较好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11月当月仅平板玻璃就下降5.9%。
“去库存”稳步推进。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促进下 ,房地产开发市场稳中向好,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604.9万平方米,增长39%。商品房销售额1463.1亿元,增长43.5%。商品房销售持续回暖有力地支撑了本市商品房库存的消化,商品房库存量连续9个月减少。
“去杠杆”效果良好。从工业企业看,1~10月,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01%。
“降成本”初见成效。1~10月,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下降0.2元。
“补短板”成绩喜人。已启动棚户区改造5.9万户,占年计划的98.8%。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00户,占年计划的100%。
“三创”持续释放红利,各要素活力迸发
以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为主要内容的“三创”活动日益活跃,亮点纷呈。青岛创客大街、五四创客城、招商公社等12个创业街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占年计划的120%;建成众创空间123家,占年计划的123% ;聚集和服务创客10.2万人次,占年计划的204% 。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3.01万人,占年计划的301%,发放创业类补贴3.25亿元、创业担保贷款7.6亿元。新市场主体大量涌现,11月末本市私营企业达31.5万户,增长19.1%。
狠抓重点项目落地,投资总量增速双领先
1~11月,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额达6767.9亿元,增长13.6%。投资额与增速均居全省十七地市首位,增速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1022个,增长7%;10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98个,增长36.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产业投资3399亿元,增长18.6%,比第二产业投资增速高10.1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中的高新技术投资增速达29.8%,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速达33.8%。
力促线上线下并进,积极适应消费新常态
11月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推动下,本市电商企业经营业绩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加之房地产市场火爆带动相关商品销售的迅猛增长,促使本市消费市场一片红火。全市线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创出今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达到146.8亿元,增长28.9%,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31.5亿元,增长161.5% ;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2亿元,增长21.8%;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1.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7.3%。
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工业转型态势明显
1~11月,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7.3%。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快速增长,生产智能电视1400万台,增长68.3%,智能手机突破1000万台,达1648.9万台 ,增长11.1%。优势产业对工业拉动作用突出。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业加快发展
1~11月,全市财政收支均破千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9亿元,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70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5%。从税种看,增值税186.9亿元,增长36.3% ;企业所得税121.6亿元,增长8.2%;城市维护建设税45.6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5.7亿元,增长14.7%。
在财富管理中心的推动下,本市金融业快速发展。11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2886亿元,增加1309亿元;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4563亿元,增加1407亿元,存贷款新增量双超千亿。
城市信报记者 丁一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