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子女:失依"小草"如何找到"大树"(图)

2016-12-30 07:4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小草基金救助了不少孩子。



  



  受伤的心灵

  服刑人员的家人常常感觉抬不起头来,很少和别人提及不光彩的家事,尤其是担忧未成年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母是服刑人员后,心理上有难以承受的压力。

  父母开始服刑时一些孩子还是幼儿,还未能形成清晰的记忆,因此在不少家庭,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常以“爸爸妈妈在外国工作,过几年回来”之类“善意的谎言”,来回答孩子们“爸爸去哪了”、“妈妈去哪了”的疑问。

  “孩子小时候,我们就给她说你爸爸是去上班了,但是现在有点瞒不住了。”李义道告诉记者,在苗苗上学后,曾有她的同学当面嘲笑她“你爸爸被关进监狱了”,苗苗回家后常常大哭。“大人有罪,孩子是无辜的。”李义道说,随着苗苗年龄渐大,自尊心渐强,看到其他小朋友和父母在一起时,她还是充满了羡慕,甚至有些抱怨自己的爸爸妈妈不关心自己。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玉焕告诉记者,在孩子受到外界嘲笑的时候,家人安慰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让孩子知道父母犯了错误,孩子是没有错的,父母改正后仍是好的父母。二是告诉孩子们,别人的看法没法左右和改变,学着平和对待这些看法。”

  救助的窘境

  民建山东省委妇委会等三方组成的课题组调查研究发现,“80%的服刑人员入狱前是一个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被捕入狱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灾难性的。有68%的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不依靠父母、亲朋以及社会救济,或者入狱前的积蓄度日。”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根据目前的救助标准,对于父母双方均服刑的未成年子女,可视为孤儿进行救助;对于父母其中一方服刑,则合计家庭收入,参照低保办理标准决定其是否符合办理低保条件;对于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出走,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同样是合计家庭收入,参照低保办理标准决定其是否符合办理低保条件;如果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出走,由姑姑等其他亲戚抚养的,则同样可以视为孤儿进行救助。而对于因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则可参照低保边缘、中低收入和因病致贫的情况,进行救助。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服刑人员家庭存在的情况是,虽然家人中有一定的收入而让他们在低保线附近,但是对于这些处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学习、生活所需的费用越来越多,爷爷、奶奶等监护人又常常是疾病缠身,低保的救济能够缓和他们贫困的窘境,但是仍难以让他们过上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而且孩子们遭受歧视、缺少关爱、性格影响以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地靠低保能够救助的。

  “我每月退休金2000多元,小草基金救助500元,加上孙子的低保,一个月3500元左右的收入,但房租、衣食住行花费、孩子上学花费和我看病的钱,基本没有结余。”康康的奶奶告诉记者,最近的几次住院,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就有7000多元,“住不起院就跑回来了。”

  疾病的困扰

  “祸不单行”,这让很多服刑人员家庭有着切身的感受。重重困难中,最让他们担忧的,就是疾病来袭。

  聪聪老家在临沂,2012年9月,聪聪和双胞胎弟弟在青岛出生时,爷爷、奶奶从临沂赶来照看他们。2013年6月,聪聪的爸爸因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10个月,此时聪聪和弟弟才10个月大。2014年4月,聪聪被诊断出白血病。

  两年多来,聪聪几乎全是在医院度过,最长一次连续住院300多天。青岛市妇儿医院血液科医师庄超告诉记者,聪聪治疗还需要半年时间,暂时还不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还有复发的可能。如果化疗结束后病情再复发,则要考虑骨髓移植。而一旦进行骨髓移植,则可能需要几十万甚至近百万元。

  “这两年多的治疗已经花了100万了。”秦立进告诉记者,一开始孙子医保不在青岛,40多万是自付的,后来医保转到青岛后,60万左右的花费报销了一半。到处找亲戚、老同学借钱,为了给孩子治病,秦立进甚至考虑过卖肾,但被医生制止。秦立进告诉记者,虽然儿子入狱,但儿媳对这个家庭不离不弃,每天照顾聪聪正在上学的姐姐和弟弟,白天、晚上去干钟点工赚钱,但根本不够治疗费。

  “青岛的好心人真多。”秦立进向记者感叹,2015年1月起,小草基金给聪聪办理了每月800元的救助。聪聪患病后,他们一家当时暂住的合肥路街道帮其申请过2万元的补助,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累计给他捐了5万多元。2016年,秦立进在老家办理了低保,每月有100多元。虽然这些钱对于聪聪的治疗是杯水车薪,但是他们一家已经非常感激。

  2016年2月,秦立进因压力过大而突发脑梗,身体偏瘫而不能行走。在回老家治疗三个月后才渐渐恢复,这期间又花了2万元。现在,秦立进经常为给聪聪借钱治疗而发愁。

  担忧的未来

  父辈触犯法律入狱,让服刑人员的家庭在教育下一代上格外注意,尤其是在道德教育上。“我经常给孙女说,在教室里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一定要交给老师,不要拿别人东西。想要什么东西,告诉爷爷,我想法给你买。”李义道告诉记者,儿子的犯罪让他非常内疚,感觉自己“不太会教育孩子”,因此在教育孙女上他格外仔细,看到孙女成绩不佳,就每月挤出300元钱给她报了辅导班。在记者采访中,苗苗高兴地拿出一张得分100分的数学试卷,向记者展示。

  然而,对于李义道这样抚养着未成年孙女的老人来说,他们年龄较年轻的已经在六旬左右,年龄较高的甚至已经是年过八旬。他们几乎都有一个隐忧:能不能活到自己的孩子出狱?“我和她奶奶有一天没了,我孙女不就成孤儿了吗?”

  ■专家之声 需相关部门和全社会齐努力

  青岛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刘同昌教授表示,“父母服刑,孩子谁来照顾?这个问题涉及得比较广泛。”刘同昌教授表示,对于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父母有罪,但孩子本身无罪,父母的罪过不应该延续到孩子身上来,这些孩子不仅应当得到救助,而且还应该受到加倍的关注。”

  在刘同昌教授看来,对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填补救助上存在的一些空白,完善救助制度;在服刑人员居住的社区和街道,应该就近给予关照,尤其是发挥志愿者和热心人士的爱心力量;同时,全社会也应该关注这些孩子,尤其是在上学、就业等方面不仅不能对这些孩子予以歧视,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为保护孩子隐私,文中孩子名字均为化名) 制图/王倩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服刑人员 子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