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惠民基金启动发放仪式。
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启动仪式。
文/图 半岛记者 高勇男 通讯员 祁树国
在“动车小镇”棘洪滩,每一位居民都有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源于小镇经济社会发展带给广大居民实实在在的“红利”。近年来,棘洪滩街道以打造千亿级“动车小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设立300万元的“惠民基金”,实施“三助两安”工程。基金设立4年来,共发放救助金89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2200余人次。“惠民基金”的设立提高了社会救助精准度,较好地补充和完善了现行社会救助机制,构建起具有棘洪滩特色的高水平、立体化、全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有力地推动了“动车小镇”建设。
民生接力,“惠民基金”情暖人心 发展为了民生,发展不忘民生。近年来,棘洪滩街道在推进现代化、世界级“动车小镇”的过程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和触摸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事和成果。2013年,棘洪滩街道针对当前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偏低、保障面不宽、临时救助薄弱、社会救助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全街道设立300万元的“惠民基金”。“惠民基金”作为社会救助专项资金列入街道年度预算,由街道财政拨款,建立财政专户,专款专用。旨在帮扶辖区内特殊、困难居民和弱势群体,缓解其在就医、就学、遭受突发事件等情况下,提升困难居民生活幸福感,让广大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民基金”设立以来,帮扶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救助数额进一步提高,救助程序进一步规范,保证困难居民得到及时有效帮扶救助。
截至目前,“惠民基金”共发放救助金890余万元,共帮扶困难居民2200余人次。其中助医950人次,发放救助金480余万元;助学891人次,发放助学金170余万元;助困153人次,发放困难救助金45.9万元;安居38户;安养229人次,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维护了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越来越高的民生期盼。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辍学 救助一个贫寒学子,能改变一个家庭命运。
棘洪滩街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开展帮扶救助活动,将发展成果最终体现在人们的笑意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上。4年来,街道“惠民基金”已经帮助近千名困难家庭及学生、儿童渡过难关。这些学生、孩子包括自身残疾、家庭成员残疾、“金秋助学”、“六一儿童节”救助等项目,实现贫困学生由幼儿园到大学资助体系全覆盖。据了解,“惠民基金”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并不是暂时性的,如果学生或其家庭有长期或重大困难,“惠民基金”会连续多次对一个学生或一个家庭的多个学生进行帮扶,切实缓解其学业过程中的困难,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家住街道棘洪滩村社区的21岁女孩刘洁(化名)和14岁的妹妹刘茜(化名),姐妹俩命运多舛。父亲2015年突发脑溢血去世,母亲带着姐妹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属于低保家庭。现在姐姐在青岛大学读大四,妹妹在城阳二十中上初中。对于姐妹俩的困难处境,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到情况,分别给予他们“惠民基金”助学帮助,妹妹获得街道“惠民基金”六一助学2015年、2016年各2000元,姐姐获得“金秋助学”2014年、2015年、2016年各4000元,帮助姐妹俩解决了学费问题,为她们点燃了人生的希望。
同样,22岁的女孩李晓燕(化名)是棘洪滩村社区一名大学生,今年在中央财经大学上大四,李晓燕的母亲患癌症去世,治疗费用巨大,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街道“惠民基金”给予“金秋助学”基金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度各4000元;韩洼社区男孩孙涛(化名),母亲患有智力残疾,父亲多年前已经去世,街道“惠民基金”给予2013年、2014年、2015年度各4000元“金秋助学”基金,今年小孙顺利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这几名学生是全街道千余名被帮助学生中的代表,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已经圆满完成学业,踏上了工作岗位。
弥补短板,让困难群众生活更幸福 “有什么别有病”,这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疾病尤其是大病重病的可怕。一场大病不啻为一场灾难,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垮了不少家庭,使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屡屡上演,重大疾病已经成为老百姓小康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提升幸福感,应该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领域入手,切实解决好人们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困难群众生活更幸福。”
2016年12月23日,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带着党和政府的温暖,走进了棘洪滩村、中华埠社区的几户居民家中,为他们送去了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助医基金。仅2016年,街道就为辖区内近340名患病困难居民发放助医救助金140余万元,最高发放金额达2万余元。
李大爷今年77岁,是棘洪滩村社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前些年,李大爷的老伴和两个儿子相继因病去世,儿媳妇也改嫁了。2015年李大爷查出患有食管恶性肿瘤和膀胱恶性肿瘤,截至2015年12月治疗共花费32464.11元,医保报销22096.19元,大病救助617.77元,民政救助5534.73元,剩余自费4215.42元,街道“惠民基金”根据李大爷的实际自付费用,按照“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剩余个人负担部分按照70%给予救助”的标准,再给予其救助2951元,最终个人自付费用为1264.42元,占总花费的3.9%,大幅降低了低保家庭的医疗花费,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
中华埠社区居民周女士的丈夫2015年因为患膀胱恶性肿瘤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整个治疗过程花费12万多元,医保报销5万余元,大病救助2千余元,街道还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4000元。2015年11月,周女士的丈夫不幸去世,治疗过程中个人负担的近6万元治疗费用,让周女士和两个孩子面临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此次街道“惠民基金”按照30%比例,再为其进行救助17917元,最终个人自负治疗费用仅为41806元,个人负担占总花费的比例由47%下降到33%,减轻了周女士和孩子们的负担,街道还为像周女士这样因病返贫的家庭建立了长期档案,方便今后继续为他们提供救助,使这些困难的家庭重燃幸福生活的希望。
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据了解,“惠民基金”主要用于全街道城乡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家庭就医需求,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就学、应对突发困难、危房修缮需求,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半自理、不能自理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居家托养需求。救助简单地概括为“三助两安”工程:即助学、助医、助困、安居、安养,尤以助学、助医、助困为主。其中特殊困难家庭,指因突发事件、单亲、家庭成员患肾脏肝脏移植手术、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尿毒症七类重大疾病或重度残疾等特殊家庭,家庭开销严重超出自救能力的。
2016年,街道在总结前三年“惠民基金”救助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棘洪滩街道“惠民基金”救助实施办法》。其中,将助医救助对象明确为具有棘洪滩街道户籍的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及参加城乡居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患病住院家庭成员,使得救助范围明显扩大。于此同时还提高了对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的助医救助比例,救助更有力度,充分发挥出“惠民基金”助医活动兜底救助的作用。
在救助数额方面,街道将居民医疗总费用纳入核算标准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救助,解决了因重大疾病范围外无法报销等情况导致得不到有效救助或得到救助有限,负担超出自救能力等问题,提高救助比例和救助额度,切实解决了困难居民医疗经济负担,使贫困家庭居民大受其益。其中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剩余个人负担部分1000~10000元的,按照70%给予救助;10000元以上的,按照80%给予救助。其他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成员剩余个人负担10000~20000元的,按10%救助,20000~50000元的按20%救助;50000元以上的按30%救助,且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额度不超过50000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据了解,棘洪滩街道现有城市低保对象19户、23人,农村低保对象385户、542人。近年来,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救助范围逐年扩大,尤其是农村社会低保范围由原来的仅限于“三无人员”,发展到覆盖全街道所有农业人口的农村困难户,通过分类施保,将重病、病残、年老体弱、缺少劳力的特别困难对象纳入重大保障范围,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目前,棘洪滩街道已构建起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社会事务办牵头,组织教委、工会、团委、妇联、爱卫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定期召开会议,互通信息,将各社区、单位相关救助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确保救助公平、公正、公开,切实做到不重不漏。“惠民基金”的实施,突出了救助对象一体化,救助方式科学化,切实扩大了救助范围,减轻了居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较好地预防了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