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与泥塑结缘20多年 捏雄鸡成忙年重头戏

2017-01-14 07:0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只鸡指挥、四只鸡唱歌,这是范玉芬创作的“闻鸡起舞”。



  

融入物理知识的“泥猴”。



  文/图 半岛记者 肖玲玲

  一只雄鸡拿着“节奏棒”,指挥众鸡放歌,这叫“闻鸡起舞”;一只雄鸡举着“新春乐”横幅,带领众鸡献上鸡蛋,这叫“新春献礼”……按理说,作为一名81岁的退休老教师,忙年的事基本不用自己动手了,但范玉芬不同,与泥巴结缘20多年,她要忙着捏泥塑迎新春,“去年捏了一套40多只的猴子,今年捏雄鸡”,因为捏的泥塑太受欢迎,范玉芬每年都会捏很多送人。

  泥捏“领头鸡”指挥大合唱

  1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口路的范玉芬家里,一进门右手边的小圆桌上,摆放着不少已经做好的泥塑,还有各式材料,在这,81岁的范玉芬经常一坐就是几小时,“马上就是鸡年了,我打算捏一套雄鸡主题的泥塑。”这也是她忙年的重头戏。“你看,这五只雄鸡叫闻鸡起舞。”顺着范玉芬的指示,记者看到桌上摆放整齐的5只捏好的雄鸡,整体颜色一致,都是蓝色的翅膀,绿色的底座,其中四只形态、动作基本一致,嘴巴都呈张开状,“那是在唱歌。”而另一只则与众不同,它高昂着头颅,用右边的翅膀卷起一根牙签并高举着,俨然一副“领头鸡”的姿态,“这一只是指挥,挥舞着节奏棒指挥大合唱。”

  而在一旁的书架上,则摆放了另一组共五只雄鸡,翅膀呈紫色调,底座也是绿色,它们的职能划分与闻鸡起舞类似,也是一对四的格局,一只雄鸡举着“新春乐”横幅贺新春,另外四只则主要负责献礼,有意思的是,它们献的礼是天然无公害自家产的鸡蛋。“现在就完成了这两个主题的,我打算再捏一组,不过具体还没想好。”范玉芬告诉记者,她是从去年开始创作生肖主题的泥塑,“去年做了40多个猴子。”说着,她拿出一个盒子,里面珍藏了20多只,而且有不少猴子还是骑在大象身上的,“有很多都被人要走了,剩下这些我没舍得给。”记者观察发现,相比雄鸡,猴子的数量和形态更多一些,“今年眼睛不太好,没敢太用力。”范玉芬表示,猴子本身就比雄鸡的表情形态更丰富,当初为了塑造出猴子的面部轮廓,她三番五次到动物园观察猴子的动态,“雄鸡的头比较小,而且眼睛的可塑造性没那么大。”所以,她就在主题设置上花了不少心思。

  捏一只雄鸡得七八道工序

  81岁的范玉芬是一名退休物理老师,从1961年毕业走上讲台,她就爱上了讲台。而为了能更好地讲授物理知识,她自己动手制作了很多教具,“像做热传导实验用到教具,学校统一配备的是一根铜棍一个铁棍,中间都打了孔,但因为金属棍太粗,用酒精灯导热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她就改造了一下,用一根铜丝和一根铁丝代替,不但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还能加快导热效率,节省时间。类似的教具还有很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范玉芬掌握了越来越多手工制作,她的这一“技能”也逐渐被周边人知道,他们老早就开始动“小心思”了。

  “昨天还有学生打电话来着。”不过却不是“讨”东西,而是“送”东西,“我那个学生问我,‘老师,这不马上要鸡年了,您还需要什么捏泥塑的材料不?彩泥不够了一定告诉我,我给您送过去’。”范玉芬笑道,其实她明白学生的心思,也会提早做出一些泥塑准备好,“不光是学生,还有亲朋好友或街坊邻居,我一般也都会送。”这么多人“盯着”自制的泥塑,那得做多少?“往年做得比较多,每年也能送出去几十个,今年不行了,眼睛不好使,脊椎之前也做过大手术,不能坐太久。”范玉芬告诉记者,做一只7厘米左右的雄鸡,看着不大,但做起来也得一个小时,“先用塑料泡沫做模具,插上两只牙签做脚,然后先在上面把头做好,接下来依次做身子、尾巴,晒干后插到做好的底座上,再做翅膀,加上各种装饰……”这一套下来,也得七八道工序。

  结缘泥塑20多年,啥都能做

  说起与泥塑的渊源,范玉芬坦言得追溯到20多年前。因为动手能力强,做的教具鲜活有趣,1992年从青岛幼儿师范学校退休的范玉芬,被推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政府关于幼儿教师骨干培训合作项目山东中心主讲教师,“一直到1996年,期间辗转山东各贫困县对当地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而这其中,就包括动手能力的培训,“先前我都是用酒盒、易拉罐等制作,但一般村里没有这种东西。”有人建议,能不能用泥巴这种乡村常见的东西制作呢?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泥塑进入了范玉芬的生活中,一直到现在。

  在范玉芬家里,还摆放着她的作品“九品芝麻官”,“它的身体其实是用塑料药瓶子做的。”外面包裹着泥,长长的脖子从瓶口插入身体,胡子和颈部发际线为支点,所以还可以左右摆头,“芝麻官左右摆头表示什么都不在乎,虽然是泥塑,我也想尽量表现出人物的心理。”范玉芬特别注重细节,“东西小巧要玲珑,这样才漂亮。”她还爱观察生活,把自家养的小狗“泡泡”也捏进了泥塑,而且是或静或动或趴或立四种不同的形态,“看着电视手上不停,一晚上捏一个。”

  将物理知识融入小“泥猴”

  范玉芬还将她最爱的物理融入了手工制作中。在她珍藏的“猴年大吉”泥塑中,有一个“泥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它不像其他猴子那样手舞足蹈,而是整体呈圆柱形,两头呈弧形,只有一张脸能让人辨认出这也是一只猴子,“这只猴子为什么是这样的呢?”面对记者的疑问,范玉芬又拿出一个小道具,用木头制成的滑坡板,把这个“泥猴”呈弧形的一端放在顶部,放手后,它就会翻着跟头滚落下来,却不会中途掉下来,“这是中空的,里面也是废弃的小药瓶,内部放上了我用铁粉做的小铁球,最外面再用泥巴封好。”而对于它的用处,范玉芬解释是为了表现物体的运动,“孩子玩滑梯表现出的是滑动,放上小球肯定是滚动,而放上这个小‘泥猴’就做翻跟头运动。”范玉芬坦言,如果把这种泥塑拿到课堂上表现,孩子们肯定喜欢。“我喜欢做泥塑,也喜欢物理,今后我也会一直做下去,也会把更多物理知识应用进去。”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退休教师 泥塑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