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门上再无冯老的春联——缅怀冯其庸先生

2017-01-23 09:48   来源: 新锐大众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记者 逄春阶

  1月22日下午5点半,我从网上得到了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著名书画家冯其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不敢相信,赶紧打电话给冯老的学生、大众报业集团业务总监叶兆信,叶先生说他正在北京冯老家里,冯老已于22日12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了,享年94岁。他还透露,2月5日在八宝山举行冯老遗体告别仪式。

  



  我的脑海里过电影一般,想起了5年前春节前采访冯先生的点点滴滴,当时集冯其庸先生一生学术研究之大成的《瓜饭楼丛稿》正式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计35卷1700万字。有专家评价丛稿“文史哲地,诗书画曲,领域之广泛,内容之浩瀚,研究之深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我采访了两个半天,对我的问题,冯老都很认真地做了回答。我写出了《冯其庸:丹心百炼见真醇》的独家专访。那次采访,印象最深的是,冯先生回忆了自己在76岁高龄登上帕米尔高原的情景,他在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了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我清晰地记得,在大众日报招待所的二楼墙上,有冯老的书法作品《题嘉峪关》:“天下雄关大漠东,西行万里尽沙龙。祁连山色连天白,居塞烽墩接地红。满目山河增感慨,一身风雪识穷通。登楼老去无限意,一笑扬鞭夕照中。”这是冯老作为学者型“行者”的生动写照。

  我翻出我的采访本,上面记着冯老的话:“我从小就有个习惯,说假话脸红,说不过去,做学问是给社会说话,你向社会说假话,你不觉得脸红吗?所以我写考证的文章,我必须要有可靠的证据;我写回忆的文章,我必须依据事实。”

  我们那天还谈到了古诗词,冯老吟诵了陆游《老马行》中的名句:“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冯老说这两句诗,经常激励自己在治学道路上跋涉不已。

  

冯其庸先生在瓜饭楼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摄影/叶兆信



  采访还有个小花絮。冯先生说:“在边疆哨所还有《大众日报》呢。”叶兆信帮冯老回忆,“那是1997年秋天,我陪冯先生到新疆考察。在某团的边防连队,一位连长自我介绍说,他是山东滨州的。在报架上看到了1997年8月3日的《大众日报》,有我编辑的半个版的‘画廊’专刊。冯先生拿着报纸给战士们讲,这名字就是他。老先生指着我说着。”冯老还专门谈到,办报纸跟做学问是一样的,也是向社会说话,说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

  



  我记得正采访着,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人敲门进来送春联(冯老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春联是冯其庸先生写的,印刷很精致。那是北京文化惠民工程,请名家写春联,冯老参加了。冯老书写的春联内容是:“旧岁多佳事,新年大吉祥”。

  采访完,我盯着映出满屋喜气的春联,想求一副贴,又不好意思开口,内心很忐忑。

  跟冯老告别出来,我对陪同采访的叶兆信说出了心声。没想到叶兆信立即领我回去,直接跟冯老说了:“逄记者害羞,想求您副春联呢。”冯老笑着说:“哎呀,怎么不早说,你拿你拿。”鞠躬谢过冯老,我高兴地挑了一幅。冯老说:“多拿两幅。”我又拿了一副。

  这年春节,我就高高兴兴地贴上了冯老的对联。来我家串门的朋友很羡慕。我也很得意。

  丁酉新年将至,又到贴春联的时节,想起冯老赠给我的春联,陡增伤感。门上再无冯老的春联,但冯老的风范会长存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好好做人和作文。

  愿冯老安息!

  重温经典,好好读一遍《红楼》,或许是对这位逝去的红学家最好的纪念;品味他的字和画,我们一起深切缅怀他!

  



  



  



  



  



  



  



  



  



  



  



  



  



  



  冯其庸先生所绘《红楼梦》人物,你知道她们都是哪一钗吗?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冯其庸 缅怀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