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市南区“法治GDP”成色足

2017-02-26 10:07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大众日报》2月26日头版



  将时间拉回到几年前,青岛市南区委大院门口聚集的上访群众,算是见怪不怪的场景。区委书记华玉松有着难忘的记忆:2010年他履新市南区代理区长,交接第一天,正赶上信访群众将办公楼大门堵得水泄不通。

  如今,这样的“热闹”场景早已不复存在。近年来,区委大楼前未发生一起群众集体信访事件。一组数据可以为证:2012年至2016年,市南区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6%,新增上访数量近乎为零。“关键靠法治。”华玉松说。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市南区面临更多复杂的新课题,因此,市南常有“事难”之说。为破解“事难”,他们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总抓手,在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全国领先的新路,其最大特点就是找到了切实有效的抓手,使法治真正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构成了完整的“法治GDP”考核体系。

  2011年起,市南区将法治政府建设细化量化为13个大项、47个子项、154个细项的数字化任务指标,覆盖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建起国内首个区级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每一条都具体可考:起草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专家论证率应达到100%;所有政府审批项目全部在网上公布,实现审批大厅线下和线上同步等。

  同时,出台多个配套考核办法。考核评价为不合格等次的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一票否决”;执法机关年内出现应当追究执法责任的次数超过执法行为总量5%的,取消单位年度评优资格;执法人员年内出现一次应当追究执法责任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如今,在市南区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中,法治政府所占权重与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重点指标平分秋色,称为“法治GDP”可谓实至名归。

  随着一个个具体指标落地生根,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成为市南区政府各项工作常态,“法治GDP”的成色也越来越足。“这首先体现在决策过程中坚守程序正义,最大可能地避免拍脑袋乱政导致的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市南区政府法制办主任姜爱君说。

  2016年《市南区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在法治政府建设这一“达摩克利斯之剑”约束下,该规划在编制过程严格遵守了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的五大程序,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其中,仅中外专家论证会就开了12次。

  这一作用在市南区合同审查制度中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对外签订合同数量增加,他们要求机关单位起草合同,应使用区政府法制办制定的示范文本,且必须在正式签约前至少7天送区政府法制办审查。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对于防范工作“陷阱”作用甚大:有的部门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时约定一次性全额付款,缺乏对服务质量有效监督……仅2016年,区政府法制办就审查各类合同3587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及风险提示约1.5万条。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另一成效之一。2015年,为中小学生免费配发学生制服被列为市南区为民办实事之一。原本像这种符合国家财政政策、已列入区办实事的项目,由相关部门直接实施即可。但按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他们启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决策承办单位召开专家论证会、风险评估会,健全了质量管理、过程监督等方面的应急处置方案,不仅回应了各界普遍关心的服装颜色款式、面料做工、生产企业资质等问题,还消除了权力寻租空间。

  凡事以“法”为遵循,廉洁的同时伴随高效。房屋征收和补偿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2013年,市南区下大力气促进房屋征收和补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编辑了实用手册、100问等全程操作指南:房屋征收和补偿被细化为26个具体操作流程,图册在手,一目了然;征收方案、补偿协议都在手册里有正规模板,拿来就能用;补偿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所有信息公开透明。市南区开发建设局副局长张涛告诉记者,2013年至今,在国家级、市级审计部门开展的审计工作中,市南区未出现一例因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和补偿导致的违规问题。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法治GDP 市南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