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姜豪 李珉伽 张伟
18日,传承500余年的田横祭海仪式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戈庄村主会场举行。这个渔民的狂欢盛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即墨文化和旅游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11:30
中午11时30分,很多市民前来游玩,品尝美味当地小吃。
10:50
不少外地人赶来参加祭祀大典,距离主会场5公里以外的道路两侧停满车辆造成交通的短暂性拥堵,提醒市民朋友们注意安全。
10:40
活动现场人太多,有妈妈把孩子丢了哭着喊着找。虽然孩子最终找到了,但是参加集体活动安全第一,请大家注意安全。
10:30
现场礼花和礼炮齐响。
10:11
迎龙王
10:00
主祭人登场。
9:52
上午9点52分,祭海大典伴随着浓重的渔民号子开始。
中国•田横祭海民俗早知道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因秦末汉初田横及五百义士而命名,是青岛东部沿海一个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海洋民俗文化旅游胜地。生活在田横的渔民祖祖辈辈以渔为生,由于生产作业能力有限,海难事件时有发生,渔民们便将对平安和丰收的希望寄托于对海神的虔诚祈拜。起初,祭海活动形式简单,没有固定日期,多是各家各户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定当地人传说中东海龙王或妈祖娘娘的生日,或选个黄道吉日将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俗称“上网”。每当此时,渔民们穿上新衣,把自家修葺一新的船只插满彩旗,一路鞭炮锣鼓地送入海水中停泊。送船下海时,为求得龙王保佑,也有向海中抛洒食物的习俗。祭海当天,渔民还要摆放大肥猪、香饽饽、红公鸡、大鲈鱼等各种祭品,焚烧太平文书,磕头虔诚朝拜,祭海的第二天便正式出海。大约在100多年前,田横祭海活动初成规模,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送船祭海活动。如今,随着出海船只的减少,沿海养殖的增多,祭海活动的参与者从最初的船老大变成了今天的养参、育苗专业户。
祭海首要的是蒸面塑。提前四五天,渔家媳妇们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商议新的面塑式样,面塑大小不一,造型各异,“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百花齐放、海底世界”等造型栩栩如生。盘龙面塑,俗称神虫、升虫(取神升之意),其有头眼身尾,选型生动,五彩涂绘,神采奕奕。如今,媳妇们都忙活着打工赚钱,专门的馒头店承担起了蒸面塑的重任。
再是选三牲:猪、鸡、鱼。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好,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上的一撮黑毛,代表是带毛的全猪,并用红绸布打结成大红花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猪杀后,将皮下充气,然后绑在一张四腿红漆矮木桌上,呈昂首站立的姿势,后背上披上网状油脂膜,象征着一网下去捞上个如公猪大小的鱼。鸡要选个头大的红公鸡,鱼要用大个儿的鲜鲈鱼。
整饰龙王庙。祭海前几天,由各船长推举专门人员,将龙王庙四周清洁整饰一新,挂上大红灯笼,各家各户在影壁上贴满红彤彤的对联。龙王庙前的海滩上要由老艺人扎起松柏门,挂满彩灯,松门上悬挂匾额,两边是二龙戏珠和鱼跃龙门等图案的竖阁,配有大红对联,显得壮观气派;海滩边还要临时搭起戏台。
列船。祭祀前一天,渔民要把渔船上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贴上大红对联:“多福多财多光彩,好年好景好丰收”、“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舱,心齐风浪平”。船上主桅杆贴上“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干“二将军威风凛凛,后桅杆“三将军顺风相送”,船头贴“船头无浪行千里”,船尾“船后生风万里行”。渔船要统一停泊到村前海湾,“一”字排列,船尾朝岸,船头朝向大海,抛锚定位。
摆供。举行祭祀仪式这一天,日出之前渔民开始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摆供。桌面上铺垫吉庆红布,摆有三牲、面塑、鲈鱼、酒、花生等。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有数支四五米高的“站缨”(海中下网的一种标志)。将准备焚烧的黄裱纸、香炉摆好,几支万响的大鞭炮绕在竹竿上,“一”字排开,等候良辰吉时。
祭奠。祭海的时辰在过去是越早越好,有占先发财的说法。时辰一到,鞭炮齐鸣,锣鼓震天,人声鼎沸,人们开始焚香烧纸、磕头朝拜,渔民也崇信谁的鞭炮声势大,持续时间长,谁的船这一年就兴旺发财。
唱戏。当地人认为京戏庄重气派,每年都要从大老远请戏班子,唱上好几场。秧歌、龙灯、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场面热闹,渔民一年的劳作疲惫好像也随之散失。
聚餐。祭海仪式结束后,过去都是渔民在船上聚餐,并欢迎行人来船上吃鱼吃肉喝酒,来的人越多,表明来祝福的人越多。现在是在家里设宴,款待前来参加祭海仪式的亲朋好友,祭祀时用的三牲、酒、面馍成为聚餐的主要食品。
9:35
9:27
现场人群摩肩接踵,蔚为壮观。
9:25
半岛V视航拍来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约有10万人。
9:00
半岛V视开始航拍。
8:25
鳌山卫水泊村村民扭起大秧歌
8:10
8点多,已经是人山人海,人们共同感受着渔民的狂欢盛宴。记者目测现场超万人。
8:00
渔民们焚香烧纸 开始祭拜,祈求丰收
7:40
渔民们准备了面塑“香饽饽”、披红挂彩的公猪以及活鸡、大鱼、大红鞭炮等,在黄海之滨的祭海广场,举行了庄重的祭海仪式,渔民们用最原生态的方式来感恩大海,祈求丰收。
7:30
3月18日早上7:30,田横祭海仪式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戈庄村主会场开始举行。半岛记者为您带来现场盛况直播。
田横祭海节,是山东省即墨市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渔民在漫长耕海牧渔实践中创造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葺船只、添置渔具等准备工作就绪后,选择黄道吉日将渔网抬上船,举行祭海仪式,俗称“上网”。 每到此时,家家户户亲朋好友相聚,在海边设供桌,摆放乡风浓郁的面塑、披红挂彩的黑毛公猪、燃放万挂大红鞭炮,举行气势恢宏的祭海仪式……500多年的世代传承,田横祭海节现已成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汁原味祭海仪式连办三场 阳春三月,2017年中国·田横祭海节先后在黄龙庄和周戈庄、山东头三个沿海小渔村举行,3月15-16日,17日到19日,4月2日-3日三个时间段,游客随意选,当然作为主会场的周戈庄村祭海仪式最为精彩。
16日清晨,天还没有亮,黄龙庄村南沙滩上便已人头攒动。渔民们从家里将黑毛公猪、红毛公鸡、面塑等贡品抬到龙王庙前,一行行,一排排,整齐摆放。9点58分,良辰吉时一到,鞭炮齐鸣,渔民们开始焚烧香纸,并把写好的“太平文疏”点燃,磕头膜拜。他们带着无限的虔诚与敬畏,用自己的方式感恩大海。
3月18日上午,周戈庄村祭海节主会场,一场更原汁原味的祭海盛宴再次上演。龙王庙前“三牲”祭品桌上摆满了花花绿绿、色彩艳丽的贡品,上百挂鞭炮在海滩边一字排开……祭海典礼分为为田横古韵、祭海仪式、筑梦田横三大篇章。届时大型开场歌舞《盛世中华 大美田横》、有渔家文化活化石之称的《田横渔家号子》作为开篇上演;恭迎龙王、敬献祭品·祭酒舞、献礼·上香·向大海敬酒·共行大礼等传统祭海仪式磅礴大气;原创祈福舞《田横是我家》《四德歌》《北纬36度鲜美田横+舞蹈快闪》将精彩呈现。还嫌不过瘾,不要紧,山东头村海边还有一场,上午欣赏完祭海仪式,下午码头上购买新鲜海货,来个海边一日游甚是惬意。
其实,节前几天同样令人兴奋,可以在周戈庄找一家民宿住下,细细品味老渔村浓浓的节日氛围,热闹甚于春节。渔民们忙着备鸡、鱼、猪等三牲、蒸面塑、写太平文疏、列船、整修龙王庙,一派欢天喜地。节前的海面上,一艘艘渔船贴满了大红对联,“福达三江、财通四海”“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仓、心齐风浪平”“海不扬波、水上太平”……无不诉说着渔民们对出海人儿的无限祝福,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根植于民间的祈福渔文化 田横祭海节的特色在于“火种在民间”。三场原生态祭海仪式皆由沿海渔民当主角。
多少年来,当地渔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海边,是大海养育了他们,他们对大海充满眷恋与感恩。虽然现在以打渔为生的越来越少,但更多的渔民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勤劳追求,他们“洗脚上岸”,开始从事海水养殖、海珍品育苗、海产品加工……祭海,对渔民们来说,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欢庆,也是一种祈盼。
走在周戈庄祭海广场上,满满的福气铺面而来,人海相谐大牌坊、变幻灵动的百福石、福渔东海墙画、妈祖保佑文化墙、大气磅礴的祭海照壁……凝聚着新时代渔民们的祈福文化诉求。“新建的祈福广场上举办新一年的祭海节,欣赏着五百年传统民俗,伴着海边美景,就着咸鲜的海风,品一品田横茗茶,尝一尝田横原味海鲜,这样的旅游体验才更值,”周戈庄村书记刘东升踌躇满志,“我们村庄的祈福渔文化民俗博物馆也在筹备当中,争取早日与大家见面。”当地政府由“台前”走到“幕后”,做好引导和服务,做好共享经济平台的搭建,让渔民们在享受祭海祈福文化的同时,通过发展旅游共享发展成果,增加幸福指数。
田横祭海精彩演绎“旅游+” 今年的田横祭海节除了传统的祭海仪式和文艺演出、 “宝湖马术小镇”杯摄影大赛、“祭海·往事”精彩回顾等文化项目,还有 “醉美田乡·鲜美田横—北纬36°的海鲜盛宴”旅游产品展销会、民间小吃街,使得祭海节的内容更加精彩纷呈。更是融入“互联网+”“旅游+”等时代新元素。通过线上开设微信商城“田横祭海节”专栏,上线旅游线路及特色产品,线下举办“北纬36°田横海鲜”特色产品展销会、旅游线路营销等,推出祭海节系列产品,设立快递专区现场发送,吸引游客通过祭海节期间的线下体验带动线上消费,打造海洋民俗节庆新模式。
链接“民宿+”,打造“醉美田乡· 鲜美田横”渔乡民宿品牌。培育打造周戈庄、山东头“田横民宿”组团,提高“旅居田横”新体验。推广普及共享经济理念,借助第三方共享网络平台,促进短租民宿、农家宴等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流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经济未来发展空间。
实施“产业+”,打造节庆文化衍生产业链。组织召开祭海祈福老渔村产业招商发布会,对渔人码头、水上餐厅、半坡酒店、民俗博物馆、旅游风情街及周戈庄民宿进行集中推介、招商,全面提升美丽乡村产业支撑力。
看完祭海仪式,跟随游客一起逛逛旅游产品展销会。周戈庄海参、千里岩赤贝、田横糈糕、田横绿茶、还有参汤腌制营养美味的疙瘩头、甜晒的小海鲜、淡干鲅鱼,纯天然无公害的海滩鸭蛋,以及琳琅满目的叫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小海鲜,产品琳琅满目,游客们一边品尝,一边同当地渔民讨教吃法、做法,怎一个爽字了得。
来田横祭海节,体验纯正的渔村祭海文化,在民宿大炕上吃着原汁原味的海鲜,回家捎带真正的田横海鲜特产。如果还想给亲戚朋友带点回去,只要刷一刷二维码,在淘宝网上下单,快递很快就会把货物送到家。偏远的渔村电商经营风风火火,目前这里已培育出周戈庄海参、千里岩海参、芊水茶叶、东海渔村等一大批农村电商品牌,借助淘宝、京东等进行网上销售,千里岩海参、赤贝还远销海外,拖车口菊花进入日韩商超。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因秦末汉初田横及五百义士而命名,是青岛东部沿海一个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海洋民俗文化旅游胜地。生活在田横的渔民祖祖辈辈以渔为生,由于生产作业能力有限,海难事件时有发生,渔民们便将对平安和丰收的希望寄托于对海神的虔诚祈拜。起初,祭海活动形式简单,没有固定日期,多是各家各户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定当地人传说中东海龙王或妈祖娘娘的生日,或选个黄道吉日将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俗称“上网”。每当此时,渔民们穿上新衣,把自家修葺一新的船只插满彩旗,一路鞭炮锣鼓地送入海水中停泊。送船下海时,为求得龙王保佑,也有向海中抛洒食物的习俗。祭海当天,渔民还要摆放大肥猪、香饽饽、红公鸡、大鲈鱼等各种祭品,焚烧太平文书,磕头虔诚朝拜,祭海的第二天便正式出海。大约在100多年前,田横祭海活动初成规模,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送船祭海活动。如今,随着出海船只的减少,沿海养殖的增多,祭海活动的参与者从最初的船老大变成了今天的养参、育苗专业户。
祭海首要的是蒸面塑。提前四五天,渔家媳妇们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商议新的面塑式样,面塑大小不一,造型各异,“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百花齐放、海底世界”等造型栩栩如生。盘龙面塑,俗称神虫、升虫(取神升之意),其有头眼身尾,选型生动,五彩涂绘,神采奕奕。如今,媳妇们都忙活着打工赚钱,专门的馒头店承担起了蒸面塑的重任。
再是选三牲:猪、鸡、鱼。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好,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上的一撮黑毛,代表是带毛的全猪,并用红绸布打结成大红花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猪杀后,将皮下充气,然后绑在一张四腿红漆矮木桌上,呈昂首站立的姿势,后背上披上网状油脂膜,象征着一网下去捞上个如公猪大小的鱼。鸡要选个头大的红公鸡,鱼要用大个儿的鲜鲈鱼。
整饰龙王庙。祭海前几天,由各船长推举专门人员,将龙王庙四周清洁整饰一新,挂上大红灯笼,各家各户在影壁上贴满红彤彤的对联。龙王庙前的海滩上要由老艺人扎起松柏门,挂满彩灯,松门上悬挂匾额,两边是二龙戏珠和鱼跃龙门等图案的竖阁,配有大红对联,显得壮观气派;海滩边还要临时搭起戏台。
列船。祭祀前一天,渔民要把渔船上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贴上大红对联:“多福多财多光彩,好年好景好丰收”、“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舱,心齐风浪平”。船上主桅杆贴上“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干“二将军威风凛凛,后桅杆“三将军顺风相送”,船头贴“船头无浪行千里”,船尾“船后生风万里行”。渔船要统一停泊到村前海湾,“一”字排列,船尾朝岸,船头朝向大海,抛锚定位。
摆供。举行祭祀仪式这一天,日出之前渔民开始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摆供。桌面上铺垫吉庆红布,摆有三牲、面塑、鲈鱼、酒、花生等。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有数支四五米高的“站缨”(海中下网的一种标志)。将准备焚烧的黄裱纸、香炉摆好,几支万响的大鞭炮绕在竹竿上,“一”字排开,等候良辰吉时。
祭奠。祭海的时辰在过去是越早越好,有占先发财的说法。时辰一到,鞭炮齐鸣,锣鼓震天,人声鼎沸,人们开始焚香烧纸、磕头朝拜,渔民也崇信谁的鞭炮声势大,持续时间长,谁的船这一年就兴旺发财。
唱戏。当地人认为京戏庄重气派,每年都要从大老远请戏班子,唱上好几场。秧歌、龙灯、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场面热闹,渔民一年的劳作疲惫好像也随之散失。
聚餐。祭海仪式结束后,过去都是渔民在船上聚餐,并欢迎行人来船上吃鱼吃肉喝酒,来的人越多,表明来祝福的人越多。现在是在家里设宴,款待前来参加祭海仪式的亲朋好友,祭祀时用的三牲、酒、面馍成为聚餐的主要食品。
田横祭海节重头戏之一:田横大馒头 “挥舞着蟹钳的红壳螃蟹、张牙舞爪的八爪章鱼、鹤发童颜的寿星老、弯曲蟠蜒的双龙戏珠……”在田横岛度假区洼里村大洲馒头店,只见田横媳妇一边熟练地捏着手中的彩面,一边把手中的特色面塑安在5斤重的馒头坯上,同时捏成绿叶、海草等进行点缀。
“这是为田横祭海节准备的面塑花样,鱼虾蟹是咱田横的特色”73岁的田横大馒头传承人王彩英手中的彩面飞舞,一会儿功夫栩栩如生的螃蟹、大虾在指尖成型。
田横大馒头,以其富有沿海渔村特色的独特造型而著称,因田横祭海节的举办而声名远播。田横大馒头个大劲道,单个馒头3到5斤,经十几遍揉面而成。出彩之处在于馒头上的吉祥面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堪称民间艺术瑰宝。沿海渔村的巧媳妇们用高筋面粉和面兑上颜料做成七彩面团,然后揉捏成鱼虾蟹、龙凤鸟兽等各式形状面塑,面塑成型后用鸡蛋清沾到馒头上,或者用牙签插上。如今灵巧的田横年轻一代有所创新,用做蛋糕用的可食用颜料来捏面塑,观赏性可食用性俱佳。
历史上,每到祭海节,提前四五天,渔家媳妇们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商议新的面塑式样,面塑大小不一,造型各异, “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百花齐放、寿比南山、海底世界”等造型栩栩如生,不止在祭海节站台上大放异彩,在当地嫁娶、生子等喜事上,田横面塑馒头每每成为各家喜主的夺睛出彩的必备物件。盘龙面塑,俗称神虫、升虫(取神升之意),其有头眼身尾,选型生动,五彩面身,神采奕奕;卧虎面塑,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生男宝宝的必备,寓意宝宝健健康康、生龙活虎;飞凤面塑,活灵活现,展翅如飞,生女宝宝的必备,预示人中之凤,幸福吉祥,如今,媳妇们都忙活着打工赚钱,专门的馒头店承担起了蒸面塑的重任。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