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3月20日中共胶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这句话是胶州市委书记孙永红在作大会报告时引用的一句话。的确,一带一路战略、胶东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等,给胶州在青岛乃至全国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抢得多项先机。未来五年,胶州市提出要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空港新区。
胶东国际机场
去年完成66亿元投资 据悉,五年来胶州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健康增长,分别从2011年底(下同)1500亿元到接近“三千亿大关”、424亿元到突破“千亿大关”、34亿元到接近“百亿大关”;生产总值从668亿元到突破“千亿大关”,人均GDP突破12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38765元、18518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等约束性指标全面达标,超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从2012年开始在青岛市综合考核中全部位列“优秀”等次。
该市以“国字号”平台建设为发力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四年时间总投资1160亿元大项目群拔地而起;4F级胶东国际机场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2016年完成投资66亿元,机场“海星”状航站楼显现雏形;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功获批,完成149平方公里总规编制,打造区域新的增长极……
胶州积极应对中小企业融资新形势和防风险新要求,在青岛各区市率先设立1亿元“过桥”基金,率先探索建立企业房屋产权登记联合办理机制,创新实施主办银行制度,深入开展“三押一推”活动,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引导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全市上市企业3家,1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51家企业在区域性市场挂牌,获评青岛(胶州)市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分别从23家、18家增至134家、100家,有效发明专利、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从51件、2600万元增至412件、11.7亿元,青岛市级以上驰(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马德里商标分别由88个、1件增至195个、264件,专精特新企业及示范企业由16家增至186家,认定数量持续位居青岛各区市首位。
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累计投入166.6亿元兴办政府实事57项,初步实现教育、医疗、养老、救助、污水处理、环卫、公交等城乡公共服务“七个一体化”。创新扶贫开发“三抓六化”工作模式,率先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化解村庄债务1097.8万元,8个省定贫困村和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摘帽”,相关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未来五年
胶州将打造核心发展极 今后五年的目标是努力把胶州建设成为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空港新区。
胶州市将着力构建“一城两区多组团”城市发展格局,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发展极,建设一个精品中心城区,统筹新老城区和东部中央商务区、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西部商贸区发展,建设功能互补、融合发展的新的精品中心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形成未来城市发展的两个次中心城区;并打造多个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高质量完成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创建李哥庄空港小镇,洋河生态乐游小镇等一批知名特色小镇。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协调推进胶东国际机场、“两高两铁”、胶州湾跨海大桥胶州连接线、胶州北站改扩建等重要交通节点建设,抓好道路建管护,构建内联外畅的立体化交通枢纽。
该市计划在五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青岛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达到17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还将深化改革,营造高绩效“亲清”营商环境,统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国资监管,并加快推进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胶州市将立足青岛“节点城市”定位,持续增开国际国内货运班列,建设贯通欧亚、连接日韩的商贸物流交通走廊;加快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建设,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加快清华大学物流研究院、山东济铁胶州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快递和电商项目,打造“互联网+物流”千亿级产业链。还将依托欧亚经贸合作企业联盟,大力提升服务贸易规模,重点建设一批凸显本地特色的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并打造“网上丝绸之路”贸易先行区,实现物流贸易优势向招商引贸优势的加速蝶变。
民生方面,胶州市将以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建设为龙头,推进高教园区、职教园区建设,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启用上海东方医院、胶州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市中医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全面推进“健康胶州”建设。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