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在一个90%都是外来人口的社区,居民如何从“生人”变成“熟人”,然后再变成“亲人”?李沧兴城路街道沔阳路社区提供了一个范本。
3月22日,该社区的幸福家庭真情体验驿站项目正式启动,不仅融合志愿队、文艺队、兴趣小组等居民自组织,还设立心理干预中心、爱心商店、亲子手工、便民工具储藏间等模块,受到居民的欢迎。“感觉身边的好友圈一下子变得更大、更融洽了。社区邻里关系和睦,处处洋溢着‘小幸福’。”居民于女士说。
小朋友在家长带领下到驿站体验陶艺。
真情驿站进社区增进感情 22日上午,在李沧区海岸华府小区的一栋居民楼前,沔阳路社区幸福家庭真情体验驿站项目启动仪式刚刚结束,居民们领着孩子们拥入驿站的活动室。有的孩子在专业社工的带领下体验心理沙盘游戏,有的和家长一起制作陶泥玩偶,还有的孩子通过爱心商店置换喜欢的玩具,到处都是孩子们清脆的笑声。
在这样一个面积约400平方米的驿站里,孩子们有了学习玩耍的地方,家长们也有了交流认识的机会,大家很快就熟悉起来,增进了感情。
小区居民魏女士当天带着4岁半的女儿来到驿站,陪着女儿一起制作陶泥玩偶,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母女俩很快就做好了几只兔子玩偶,还给小兔子捏出了几只蘑菇“食物”。
“我们是2013年住进小区的,一开始大家都不熟悉,只有一些不同爱好的小范围微信群,现在真情体验驿站把这些居民自组织都统筹起来了,感觉身边的好友圈一下子变得更大、更融洽了。”魏女士笑着说,就以小区的美食群为例,如今已有400多人的规模,大家一起探讨分享各种美食制作的经验,“我们自称‘包子群’,大家处得都很融洽。”魏女士说。
驿站共设四个体验项目 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李沧区首个探索将“生人”变“熟人”、“熟人”变“亲人”的家庭式真情体验项目,沔阳路社区幸福家庭真情驿站共设四个体验项目,包括自组织孵化发展中心、邻里自助互助中心、幸福家庭体验中心以及社区心理干预中心。
其中,自组织孵化发展中心是将社区居民自己的文艺团队、志愿团队、兴趣小组等进行分门别类、统筹管理,并借由这些自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邻里自助互助中心设置了便民工具储藏间,里面有上百种不同工具,居民只要进行登记就可借用。“还有爱心商店,居民把家中闲置物品拿来登记在爱心存折上,就可以按照积分置换其他的物品。”工作人员张先生说,这些功能板块可以让居民之间互通有无,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他们还同时开展“十佳邻里”评选,让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而社区心理干预中心设置了心理宣泄室、心理辅导室、心理沙盘室以及音乐放松室,可开展一对一情绪发泄、心理倾诉等专业服务,还将定期举办家庭心理辅导课程。
邻里和睦处处洋溢“小幸福” “之所以要创建真情驿站这个项目,是由我们这里居民结构的特殊性决定的。”采访中,工作人员于女士介绍,沔阳路社区有90%的居民都是外来人口,社区刚筹建时,居民邻里关系相对生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增进邻里感情,他们以社区为平台、社区自组织和社会组织为载体、以全体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打造了这个项目化管理、专业社工引领、居民共同参与的驿站项目,如今,社区邻里关系和睦,处处洋溢着“小幸福”。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