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3月23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市统计局建立了《青岛市众创空间运行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从基本情况、运营情况、场地情况、服务情况、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情况等方面对全市众创空间进行了调查。201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100家众创空间,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各区市也纷纷把众创空间作为年度创新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本市众创空间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为创客及创业者精心烹制一场众创时代的盛宴。
众创空间数量井喷式增长 2015年底,本市有6家众创空间成为首批通过科技部备案的国家级众创空间;2016年2月第二批名单公布时,有20家上榜“国字号”;在10月公布的第三批名单中又有40家入选,全市国家级众创空间总数跃升至66家,仅比深圳少一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除国家级外,2016年10月,首批12家市级众创空间“出炉”。崂山区、城阳区、市南区、蓝色硅谷等区市和功能区也出台了区级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的相关文件,逐渐构建起完整的众创空间梯级认定管理体系,年内区级备案众创空间65家。全市经各级认定和备案的众创空间总数达到了143家。
在2016年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首批17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中,由海尔运营的智慧家庭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由软控、橡胶谷运营的化工橡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选,数量与武汉并列居所有省市首位。与一般众创空间不同,专业化众创空间聚焦细分产业领域,以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具备拥有创新源头,资源共享基础好、水平高,产业整合能力强,孵化服务质量高等突出特征。我市依托海尔集团和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两家龙头骨干企业,深入探索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推动众创空间的品质建设和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引领与示范作用。
众创空间运营主体多元化 在众创空间的发展中,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众创空间运营主体从原先的政府、企业迅速扩展至孵化器、高校、地产商、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平台型大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本市民营企业运营的众创空间占75%左右,由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运营的占15%左右,其他运营主体占10%左右。各类运营主体通过灵活、创新的服务形态,汇聚多方资源,实现多赢的目标,起到提高初创企业成功率、创造就业机会、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众创空间具备完善的基本服务设施。办公空间一般是敞开式、大开间的公共办公区域,灵活开放的空间布局能够营造良好的办公氛围,促进信息流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众创空间也都比较注重对休闲区、咖啡区、洽谈区、路演区等公共活动空间的打造,不仅可以增进成员之间信息和知识的交流,还承载了技术对接会和项目路演等丰富的开放活动,促进创业者与投资者、媒体等外部组织的社会交往。截至2016年底,全市众创空间总面积达到34.1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其中,常驻团队和企业使用面积达到20.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近六成;公共服务面积达到7.1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两成多。
众创空间服务功能多样化 创业者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创意构想、种子苗圃、创业孵化、加速成长、成熟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需的创业服务各不相同。全市众创空间集合服务资源为创客及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既包括场地提供、政策支持、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中介支持等常规服务,也包括科技金融、创业辅导和技术支持等核心服务。2016年,全市众创空间共服务创业团队3187个,其中,常驻创业团队1948个;服务初创企业2856家,其中,常驻初创企业1735家。创业导师队伍达到2081人。
全市众创空间组织和参与的各种活动,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形成和活跃。例如海尔海创汇举办了主题为“无止?无界?无畏”的全国创客大赛,以青岛为首站,通过创客大赛寻找优秀的创业项目,并结合海尔海创汇的平台优势,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服务。2016年各众创空间共举办创新创业活动5090场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2963场次。众创空间不仅助推了一批创业者、孵化了一批初创企业,更重要的是营造了更加活跃、更加生动的创业创新氛围,激发了大众的创业创新热情。
2016年,全市众创空间新注册企业达到1449家,上市(挂牌)企业13家,59个海外项目入驻。创业团队中,科技人员创业680个,大企业高管离职创业207个,连续创业472个,三种类型占比达到44%;大学生创业1624个,留学归国人员创业106个。常驻企业和团队拥有的有效知识产权数量达到1474项,其中,发明专利479项。当年获得投融资的团队及企业231个。创业团队和企业共吸纳就业15226人。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