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哥"揣2000元来青岛 白手起家开四家门店

2017-05-10 07:09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姜瑞胜 郑成海

  5月8日,在沈阳路与浦口路路口,一名中年男子走下车,向正在路边靠活的外来务工者们分发矿泉水。“我曾和你们一样在路边靠活,靠着诚信经营,靠着政策利好,有了一点自己的事业,你们一定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男子的一番肺腑之言,赢得阵阵掌声。

  他叫陈艳春,青岛忆古轩红木楼负责人,人称“红木哥”。从一名走街串巷的家具维修工,到3000多平方米红木家具卖场老板,通过10多年打拼实现了“人生逆袭”。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红木哥”陈艳春(左)向顾客介绍血檀和小叶紫檀的区别。



  白手起家开四家门店

  15年前,25岁的陈艳春揣着2000元钱来青岛从事家具维修。此前,他已离开四川老家到广东家具厂打工近10年。

  初到青岛,陈艳春住在温州路上的一家小旅馆里。天一亮就背着工具箱沿人民路一带开始走街串巷,帮人们维修家具,有时就在路边靠活。“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店。”

  几年后,机会来了。当时,陈艳春的维修技术受到了镇江北路一家家具店老板的认可,他打算聘请陈艳春负责家具安装、维修等工作。谈到工资时,陈艳春提出,只要给他一小块场地卖点自己的货就可以了,对方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陈艳春在这家卖场里拥有了一处30平方米的店面。

  靠着这个小店,陈艳春从卖红木摆件、工艺品、博古架等开始,渐渐向红木大件家具扩展,经营得有声有色。那几年,青岛房地产市场刚刚兴起,红木家具消费市场开始增长,但陈艳春常常为没有本钱进货犯愁。好在他坚持实实在在经营,不少顾客都主动借钱给他进货。在大家的帮衬下,他的红木店规模逐渐扩大,最多时开了四家门店。

  最近几年,在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推动下,红木家具市场消费受到持续拉动。去年6月,陈艳春瞅准时机在崂山区云岭路上开了一家店,开张第一个月营业额就达200多万元。

  守底线不搞鱼目混珠

  有人说,卖红木家具卖的是良心,这句话不无道理。近年来,红木家具受到市场追捧,然而,同样是红木,可因为产地的不同往往身价相差悬殊,但一般消费者根本难以识别。家住福州南路的周女士说,她和老伴一直想买一套红木家具放在新房子里,可红木市场的“水”太深了,很多家具材质真假难辨,至今也不敢轻易出手。

  从16岁至今,在红木行业打拼20多年,五属八类三十三种红木,陈艳春对每一种都了如指掌。面对红木家具市场上以假乱真的乱象,他始终坚守一条底线:“是什么木头就是什么木头。”

  “大爷,这两把椅子都是红木,表面上看没有区别,实际上一种是赞比亚血檀,另一种是印度小叶紫檀,这种血檀做的椅子只卖4000元,小叶紫檀的要卖10万元以上……”在云岭路上的忆古轩红木楼展厅,陈艳春一番讲解,让一位前来咨询的顾客立刻明白了几分。

  政策红利催生大需求

  实实在在,再加上对红木确实很内行,陈艳春渐渐在业内赢得了“红木哥”的口碑。他在青岛安家落户,一家人早已融入这座城市之中。而在陈艳春看来,自己的红木店之所以越来越“红”,一方面离不开顾客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红利”。

  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5元,比上年增长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64元,居全国第9位。刚刚过去的2016年,青岛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680元,同比增长8.5%。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居住条件也在不断改善。青岛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010年的27.4平方米提高至2016年的31.7平方米。

  这些巨大变化给包括陈艳春在内的众多家具经销商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居民收入增加了,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了,对高档家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了,过去只有贵族才用得起的红木正在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陈艳春说。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