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加快科研体制改革,赋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5月22日举行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向海内外科研工作者抛出“绣球”。他说,山东正在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力争实现政策、服务、环境“三个最优”。
2016年,山东科技战线大事多、亮点多、创新成果多。这一年,省委召开十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推动科技创新走在前列的目标任务;《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获得科技部批复;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山东。2016年,全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1项、国家专利奖42项,居全国前列;全省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6.33件,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目前,山东正在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力争实现政策、服务、环境“三个最优”。龚正表示,山东将集聚人才“第一资源”,在打造创新生态、优化创新环境上聚焦聚力。所谓政策最优,就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创新人才评价制度,以“高精尖专特”为导向,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和优秀团队,吸引更多技术型、技能型专家来我们山东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和科研诚信制度,依靠法治保护创新的“火种”,捍卫创新者的尊严。服务最优,就是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创新人才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切实解决人才现实需求,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充分施展才华。环境最优,就是要营造支持创新、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促进科学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相结合,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记者 袁涛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