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伟
5月28日上午,2017“中科信杯”青岛市第二届龙舟赛暨青岛大学生第二届龙舟赛上,多支龙舟奋力争先。
龙舟赛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民间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
点睛结束后,大家整装待发。
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多在南方地区上演的顶级龙舟赛事,端午节假日第一天在青岛高新区中央智力岛水系举办。来自全市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高校的31支代表队,500多位参赛队员,万名市民游客齐聚高新区,共享龙舟大赛激情时刻。未来,青岛高新区力争把龙舟赛打造成为岛城主流品牌赛事。
天公作美龙舟赛活力四射 5月28日上午,在响亮的锣鼓声和呐喊声中,2017“中科信杯”青岛市第二届龙舟赛暨青岛大学生第二届龙舟赛正式拉开帷幕。在龙舟赛点睛区,到场的嘉宾和观众代表一同为参赛龙舟“画龙点睛”,预祝本届龙舟赛事顺风顺水,旗开得胜。点睛结束后,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水面上参赛龙舟齐头并发、驶向前方,飞驰的龙舟在水面上你追我赶,震耳的锣鼓声、呐喊声,与岸边观众不断呼喊的加油声,将现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天公作美,今天的风力和天气都很适合赛龙舟,从目前已出的成绩来看,有几组成绩已经接近职业组。”龙舟赛教练员于天成告诉记者。
本届龙舟赛在项目设置上,包括22人职业组、公开组和12人公开组三个组别,展开标准龙舟200米直道竞速。最终,经过多轮角逐,青岛农业大学队夺得职业组2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第一名,德润特电气队夺得公开组2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第一名,金茂队夺得公开组1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第一名。
升级观赛体验引万人惊叹 水面上,31支龙舟代表队你追我赶,激烈角逐。场边的观众也被这紧张的气氛感染,用热情的声浪为心仪的参赛队伍呐喊助威。除了赛龙舟、观竞渡之外,场边的市民游客们玩得也是不亦乐乎。登上威风凛凛的龙舟,和大龙船来一张合照,扫二维码领取精美的小礼品,观看参与趣味性十足的水上拔河活动……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让到场市民游客频呼惊喜、过瘾。
“以前赛龙舟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就在我们家门口就能看到,真是太有意思了。”市民余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今天是全家出动,看到高新区环境越来越好,很希望来这儿创业发展。”手里拿着刚刚领取到的礼品,游客林先生高兴地说到。
据龙舟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总结继承首届龙舟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委会进一步优化升级赛事观看和互动体验。市民游客也对此给予热情回应,初步统计,本届龙舟赛,前来观赛游玩的市民游客总数超过万人,相比首届龙舟赛几乎翻了一番。
有望成为北岸新城主流赛事 “经过两年的组织举办,我们的龙舟赛方方面面都更加成熟,从市民反响来看也是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每一年龙舟赛都会以更加出色的面貌跟大家见面。”龙舟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未来,高新区计划将龙舟赛打造成为北岸新城乃至整个岛城范围内的主流品牌赛事。
据高新区宣推办负责人介绍,除了每年为全市的市民游客们展现一场高水平的龙舟赛事,高新区已经成功举办过国际风筝节、无人机大赛、半程马拉松赛、动漫大会、创意文化节等一些特色品牌赛会活动,未来还会有更多精彩的赛事活动和公众见面,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更好地向外界展示高新区的品质与活力。
■特写 在台阶上“划”出的冠军 本次龙舟赛中,青岛农业大学队以1分01秒23夺得职业组2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第一名,作为该团队的领队老师张英说出了获胜的秘诀,“我们的队员是从全校19个学院选拨出来的,每个人都很热爱龙舟比赛,因此在训练期间有着十足的干劲,吃苦耐劳、坚持拼搏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张英对25名队员的表现非常满意。
因为平时没有水上锻炼场地,他们就抓住陆地锻炼的机会,张英跟另一名老师平时注重锻炼队员们心肺、上肢、腰腹力量,每个队员一周至少在健身房进行两三次力量训练,到操场上坚持跑步提升心肺功能,平时还一起敲鼓、在台阶上用棍子练习划桨。
之所以获得第一名,跟比赛的战略和战术也有关系,“我们的队员都是以老带新,没有出现断层,所以队伍比较整装。”张英坦言,其实他们有男队、女队两支队伍,都很优秀,可是这次比赛没有男女要求,这次上场的是男队,男士的体力和速度相对来说比女生要好,这也是从去年的第二名成为今年第一名的重要原因。
张英介绍,龙舟上人数大多在二十多人,想划得整齐就得靠听鼓点掌握节奏,按照鼓点声一起划力量才会更集中,速度才能更快,也更能让每个龙舟参与者体会到赛龙舟需要团结协作的意义。
对于龙舟赛,张英有一颗感恩的心,“南舟北移的机会非常难得,既锻炼了身体和团队精神,又有文化意义,虽然青岛起步晚,但是在一步一步地摸索,希望龙舟赛能办成品牌。”
“划龙舟既是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力量展示,更是一个继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象征,值得在青岛长久办下去。”青岛城市研究专家刘文俭说。
[编辑: 杜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