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作为中华大地新时代逐浪潮头的“第九子”,西海岸新区以充满斗志的创新意识、充满激情的创业精神、充满活力的创造力量,一次又一次谱写出壮丽篇章,努力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改革的前列。成立三年来,新区经济的突飞猛进,除了得益于内生动力的坚实外,也离不开对投资服务便利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驾车行驶在西海岸新区的滨海大道上,总有一些风景会吸引你的目光。这其中,就包括总投资500亿元的万达东方影都,以及与其相邻不远的总投资220亿元的惠与大数据项目。这些产业项目的巨头,如今不仅壮大了新区的产业家底,也成为了新区引进产业项目的大旗。对于一个成立三年的国家级新区来说,招商引资、产业落地的吸引力从哪里来?让我们一起走近新区,认识这位潮头“第九子”。
从政府效能来看,西海岸新区施行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发展。推动行政审批向行政服务转变,组建行政服务委员会和行政服务局,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的不用跑、现场办的跑一次、限时办的我来跑”。此外,还设立千亿级产业联盟,首创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属地服务“三位一体”的行业共治模式。
看起来像顺口溜的这几句话,背后其实大有内涵。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新区这种模式与国内外其他地方企业为主体组建的产业联盟不同,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增加机构、不增加编制,通过联盟委员会的形式,变企业自我管理服务为政府和市场相向发力。同时,重点做好“四大服务”,即日常管理服务、行业发展服务、技术合作服务、市场共享服务,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银企对接、破解难题、技术合作、市场共享等方面为企业创新发展搭建起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在市场便利化改革方面,新区着力推进投资服务便利化,围绕从市场准入、项目施工、建成投产、发展壮大直至企业破产的全生命周期,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开展“多证合一”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探索实施“证照分离”,推行“四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推进规划建设许可便利化,全面推行规划“公告许可制”、施工“弹性许可”等改革,推行区域化整体环评等评估评审新模式。推进贸易便利化,在国家级开放园区率先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推进企业破产便利化,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而在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方面,新区建立了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聘请第三方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同时,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创新,形成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新区通过在便利化决策、“保姆式”服务、招商主动性、互哺格局以及使命担当等方面共同发力,展现出了一幅长风破浪、直挂云帆的宏伟画卷。
新区推“多证合一”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便利化举措,工商登记更省事儿了。(图片均由西海岸新区供图)
决策
投资便利化
是改革主攻方向之一 在西海岸新区主政者的眼里,当前,新区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期,投资仍然是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投资便利化也是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为此,新区大方喊出了“便利化”放权的口号。而其爆发出的效能,在陆域面积相当于两个香港大的新区,呈现出的效果是惊人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围绕项目引进建设的关键环节,新区聚焦“痛点”、瞄准“堵点”,进行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创新试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精简了50%,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了18%,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提速80%以上,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1年以上,土地成本降低10%以上,做到了天天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保持16%以上的高速增长,使新区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特别是新区率先推行了一地多用、规划公告制、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施工弹性许可等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一些创新性试点。记者了解到,“一地多用”规划管理办法,改变了过去粗放的、机械的单一性质用地管理模式,允许一宗地上同时建设多种功能的建筑物,使用地管理变得更精细、更灵活。以东方时尚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包含商业、文化、科研等多种业态,要是在过去,需要申请7块建设用地,办理7套用地手续,而现在只需要办理一个土地使用证就可以了。
还有规划公告制度,就是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规划部门依据区域规划先行确定宗地规划指标及方案设计要求,提前向全社会进行公告,并直接将“一书两证”(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给项目单位,相关规划图纸可后置报存,为企业节省3~6个月时间。
再比如,施工弹性许可制度,就是变“先图先费后证”为“先证后图后费”,以往社会投资项目办理施工许可,缺一份材料,审批就无法推进,如今可以容缺受理,减少了程序运作时间,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对办理许可证需要缴纳的费用,还可实行减免或后置缴纳,企业甚至可以用许可证融资,两头受益,实践效果非常理想。
服务
企业需求为导向
打造“保姆式”服务 诚然,政府放权绝非甩手不管,而是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防止简政放权“自由落体”。为推动投资便利化,西海岸新区未雨绸缪,还重点打造了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全方位社会信用平台,以及综合行政执法平台。通过这三个平台,架起了政府服务为民的快捷通道,打造“信用西海岸”品牌,营造守信得益、失信惩戒、诚信自律的社会环境。
而放管服三位一体的改革,最终要落到优化服务上。记者了解到,西海岸新区把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作为导向,以服务发展、服务创新、改善环境为重点,不断优化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保姆式”服务。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创建了西海岸新区的“三联三帮”品牌,即政务热线联、区级领导联、职能部门联,帮企业谋思路、帮企业解难题、帮企业拓市场,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
比如,围绕服务海上嘉年华、红树林度假世界、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西海岸新区成立了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工作组,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建设、融资等问题300余个,使原本处于停滞的项目重新焕发了生机。同时,西海岸新区还成立代办服务机构,对重点项目注册、登记、开工等环节实行全程免费代办、帮办和咨办,提供“保姆式”服务。
在服务创新创业方面,新区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包括产业发展十大政策、新房新政十一条、支持餐饮旅游业发展十四条、政银企联动助推经济发展十二条等政策举措,设立首期3亿元、三年内带动10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变政策扶持为市场引导,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和创新创业。开辟了服务市场主体的绿色快捷通道,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工商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各类市场主体实现翻番增长。
新区不断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图为颁发营业执照。
在全省率先实施工商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此外,为了给人才这一各地争相抢夺的第一创新资源做好服务,新区对引进的“千人计划”人选,最高给予200万元安家补贴;对引进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购买区属国有公司住房最高可以享受50万元补贴,其创办的企业3年内免费提供100~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给企业当年利息额50%的贷款贴息,贴息总额不超过100万元;3年内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提供1000万元以内的担保融资贷款;其中市级顶尖人才将给予不低于750万元的创业资金奖励。同时,在新区购买60平方米以上住房的,就可以实现落户。
在优化公共服务方面,西海岸新区实施了一批政府投资工程,并加强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和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到“互联网+扶贫、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城管”,小到“互联网+年集、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图书馆”等。
招商
主动出击高精准
产业链缺什么就补什么 优秀的区位优势,加上便利化的投资政策,以及优质“保姆式”的服务方式,西海岸新区在招商引进产业项目方面,已经打造了优良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然而,新区没有止步不前,又以担当的精神再次创新,把招商工作做到“高精准”。工作人员介绍,所谓“高精准”就是要招商站得高、选资精、方法准,新区通过体制创新,打造“一办两局三多四补”招商体系,产业突出“蓝、高、新”特色。
记者了解到,“一办两局三多四补”招商体系,其中“一办”就是投资促进办,“两局”就是国内、国际两个专业招商局,“三多”就是多区域、多行业、多镇招商,“四补”就是贸促、统战、工商、侨联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有益补充。体制创新焕发了工作活力,实现了项目布局精准化、产业链条精准化、资源配置精准化。
在西海岸,招商体系各部门分工很明确,如投资促进办是总协调、总调度,通过“一张图”整合全区所有土地信息、规划信息等招商资源,通过“一张表”统计汇总全区在谈、签约、注册等产业项目;行业部门管招什么,“616”产业体系一共22个产业,由22个区直部门和17名区领导包抓,区领导统筹调度,一个部门负责一个产业,定向引导、定向招商,产业链缺什么就补什么;专业招商部门管怎么招,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出击,登门拜访,积极洽谈“蓝色、高端、新兴”产业项目,此前在北京举行大规模的招商推介会,一举签下了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52个大项目。
此外,新区还打造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据介绍,新区设立后的5年,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工作人员笑称,刚开始是新区找资金,现在资金找新区,各大银行、投资商等金融机构蜂拥而至,为新区提供了重要保障。
慧与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6月9日开工。(资料图片)
■前景 打造“黄岛模式”,形成互益互哺格局 三年来,新区突出创新,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极大地便利了投资、产业项目引进。与此同时,投资的便利化进程也让新区活力十足,干出了新区速度、调出了新区质量、彰显了新区精神,一种互益互哺的格局前景一片大好。
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新区的管理体制更顺了,建立起的“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镇街强治理”的全新体制机制,被誉为“最顺管理体制”。新区的发展动力更强了,三年来,35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30项改革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试点,2016年经济总量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超过省内6个地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9个地市,成为全省唯一超过200亿元的县市区。
新区的开放水平也更高了,如今新区以改革促开放,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资源,搭建起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多个国际性合作平台,42项自贸区改革措施复制推广,中德生态园国际合作示范效应日益彰显,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达到193个,2016年到账外资、外贸进出口两项指标超过省内15个地市。
当然,新区的投资环境也更优了,新区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实行市场便利化改革,政府效率提速增效50%。同时创新国际化投资促进机制,建立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三集中”机制,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00余个、总投资近万亿元,27个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市场主体由6万户增长到18万户。
群众的生活更幸福,获得感也因此更多了。记者了解到,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同时,还着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成立区社会治理中心,建立“网格化巡查、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精细化管理、法治化保障”六个机制,在全国率先构建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将公检法机关、工青妇群众团体全部纳入政府监管责任协办单位,并把7大领域的执法权集中到综合行政执法局,被省、全国誉为“黄岛模式”。
■担当 推出更多改革举措,让发展后劲更足 今年,按照市委提出的“三个担当”的要求,即勇于担当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全市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西海岸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发展导向,聚焦五大重点领域,推出了16项示范性、牵引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让新区投资便利化的程度更高,环境更成熟,发展后劲更充足。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区将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第二个新区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打造动能转换引领区。建立5大类生态指标标准化体系,在全国形成有影响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打造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立国家新区研究院,建立新区城市发展重大战略前瞻性研究机制,为国务院赋予的“四区一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积极探索青岛特色军民深度融合模式,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四大中心”(装备技术保障中心、军地人才培养中心、军队社会化服务中心和科技产业发展中心),加快建设军工产业园。高水平举办第二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建设国家海洋基因库、国家海洋实验室海上试验场、国家级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工程实验室。探索在公共资源交易中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及创新产品(服务)政府首购、订购制度。
此外,还将在制造业、旅游业、农业、国有企业等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实施工业明星企业培育“511”工程,5年内培育100家制造业明星企业,打响“品牌黄岛·新区制造”区域名片。并将延伸提升12个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布局科技、文化、金融等17个产业小镇。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