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7月3日消息 7月3日,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深化改革创新 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工作方案》。该方案围绕聚焦“四新”,实现“四化”,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营造包容支持创业创新和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制度环境,重点从激发生产要素流动活力、保障支撑“四新”健康发展、精细化服务传统动能改造、建立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出发,推出了十七条具体工作措施,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一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的引导、支撑和保障,为全市经济成功转型升级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支撑。
引导、支撑和保障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及青岛有关工作精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前谋划,组织对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研究出台了《深化改革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工作方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层次联系性,《工作方案》重点从“引导、支撑、保障”三个方面入手作了部署。
第一方面,是引导,主要是通过完善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创业群体覆盖面,构建起覆盖不同群体、聚集不同业态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引导部分企业向平台化、创客化转型,激发大众创业活力;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职称评审办法,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活力;加大顶尖人才引进力度,为“四新”发展引路领航。
第二方面,是支撑,主要是通过跟进对接,加强就业政策与财政、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的衔接,实现就业与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改革人才体制机制,靶向引才育才,做好就业能力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基础工作,构建起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的人力资源供给体系。
第三方面,是保障,主要是通过精准服务,稳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让创新创业者无后顾之忧;适时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为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减负、降压;切实加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劳动关系调整,保护好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合法权益,预防劳动关系矛盾衍生。
引导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市人社局在方案中提出,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在职人员等各类人群创新创业,为新旧动能转换增添动力。在推动大众创业方面,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需要,改进创业扶持政策,搭建互联网移动培训平台,研究设立大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创业投融资平台发展。深化“全链条式”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形成覆盖失业人员、大学生、军转人员、博士、高层次人才、顶尖人才等各类创业群体的创业孵化体系,形成具有青岛特点的“大众创业”孵化模式。在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方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逐步推进向高校、科研院所、区市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建立特殊高层次人才职称绿色通道。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方式,激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活力。在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方面,建立完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激发事业单位创新动力和内部人员活力。实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办法,探索灵活高效的事业单位外籍紧缺、急需和特殊人员聘用管理机制,探索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在鼓励企业在职人员创新创业方面,出台企业平台化、创客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推广海尔“人人创客”模式。明确并规范此类企业用工关系,鼓励企业在职人员创业创新。
支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为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需要,方案中明确,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有效集聚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鼓励人才流动集聚方面,实施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双高”人才、基础人才等五个人才集聚行动。建立外籍雇员制度,出台做好新形势下外国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有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集聚制度。实施资深海归来青计划、外籍留学生留青计划,推进人才智力跨国转移。在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模式方面,改革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建设综合性、门户性、便捷化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推行人才定制服务模式,建立人才“点对点”公共服务制度。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方面,实施在职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改造提升职业培训行动,建立企业、社会、政府共担成本的职业培训制度。在精准配置人力资源方面,完善就业、职业培训等政策,搭建新业态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就业统计制度。实施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和失业预警制度,在全市抽样选取3000户企业,建立企业用工监测网络直报平台,及时掌握企业劳动用工动态变化,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在合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统筹兼顾企业成本承受能力和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益两个方面,适当确定企业工资指导线。支持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科学合理调整职工工资水平。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等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助推新动能发展壮大。
全力保障企业转型发展
针对新旧动能换过程中出现的企业分职工分流安置和新经济从业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方案坚持底线思维,精准施策,妥善处置,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在加强新兴产业劳动关系调整方面,推动新业态企业、行业组织与劳动者就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探索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劳动者共同参与的规则协商、利益分配和权益保障新机制。在完善社保制度方面,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和管理措施,完善个人社保申报登记、缴费和资格审查办法。使用社会信用统一代码,取消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险登记证。加快推进网上征缴、网上申报和自助终端“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在搬迁关闭等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方面,健全劳动关系调整和职工分流安置制度,指导搬迁、关闭、改革、改制等企业妥善分流安置职工,保障失业职工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及时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跟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
工作方案紧扣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不断改进完善政务服务、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着力提供零距离、精准化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就业联动服务机制,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分类对接、靶向服务,做到“未开工的跟进度、已开工的挖岗位、已建成的抓配置”,靶向实施特色招聘、人力资源配置、培训对接等精准服务,不断提升就业培训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服务效能。适时调整相关法规政策,及时修改完善就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法规政策,废止阻碍新兴业态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强化主动服务、效率优先的意识,健全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政策调整、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创新服务机制,推进重心下移,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实施“同城通办”服务行动,推行“互联网+政务”行动,全面实行并联审批管理,限时办结制度。健全实体服务体系,实现各类经办服务平台之间实时互联互通,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响应能力和水平。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