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通讯员 张利娟
一把刻刀,一块梨木,一份坚守和几十载岁月,市北区兴隆路街道69岁的高文举老人,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艺术和生活的镌刻者。他自幼随父亲学习书法,年轻时又学习篆刻、版画,一块块梨木经他之手,都变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人物版画。高文举多年来醉心于版画制作,仅退休后刻版就达五六十个。由于版画制作工艺繁杂、耗时久,如今市场需求很小。而在技艺的传授上也面临无人学师、少有问津的窘状。高文举希望将版画制作的工艺传承下去,因此打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兴隆路街道正积极为其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高文举展示裱好的版画。
雕刻一件作品需要一个月 走进高文举老人狭小的工作间,墙上挂满了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人物版画。古代四大美女图,有生动传神的金陵十二钗,也有刚毅威猛的钟馗,一幅幅版画线条细腻流畅,技艺精湛,不时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墨香。这些版画,皆出自69岁的高文举老人之手。此时,高文举正戴着老花镜,伏在案边,攥着刻刀一点点地雕刻着手中的仕女图。
高文举制作版画的技艺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他自幼随父亲学书法,长大后又学习篆刻,还自学了木匠,后来耳濡目染,慢慢也学会了版画制作。高文举说,他年轻时,没有条件买制作版画的梨木、桑皮纸等。直到1978年考上青岛师专,后来分配到中学当老师,他才有条件研究版画,试图制作古代雕版水印画。
高文举介绍,制作一幅版画要经过选料、雕刻、打磨、印制等多种工序,这些都需要手工来完成。由于用来雕刻的木材必须纹理清晰细腻、易于雕刻和保存,所以通常他会选择使用梨木。“现在梨木也不好买了,我得到处打听,前阵子经熟人介绍,到高密一个农村的果园里买回一批梨木。”由于材料难买,高文举也格外珍惜。哪块木板雕刻多大尺寸的版画,他都要认真端详琢磨半天,有时会把一块厚的梨木正反两面都雕刻上图案,或者把两块小的梨木拼接在一起使用。雕刻一幅完整的版画,既费时又费工,通常一件作品完成,需要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每一刀下去都非常仔细 高文举向记者现场演示了制作版画的工艺,高文举说,雕刻前需要根据画幅大小选择一块平整的梨木,把需要雕刻的图案临摹加工上去。之后,先用刻刀沿线雕刻一个轮廓,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刻画局部,由粗到细雕刻。“脸和手是最难刻的,传不传神就看这里了。”对此,高文举的刻刀也制作了好几把,有直刀头的、弯曲刀头的等。每一根头发丝、衣服的褶皱,每一刀下去,高文举都非常仔细。
高文举家里居住条件比较简陋,除了床铺,其他地方几乎都被大量的书籍和版画占满。他拿出一件雕刻好的木板放置在桌上,先涂上墨汁,把桑皮纸平铺于模板之上,用木板轻压纸面,再一点点敲打,使墨上色清晰。然后,高文举轻轻地掀开桑皮纸,将模板上需要着墨多的地方,再涂上一遍墨汁,再次原位覆盖上桑皮纸,按压一遍,力求浓淡有层次。揭下桑皮纸后,一幅《杨玉环》美女图呈现在记者眼前,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都十分传神,栩栩如生。
希望传承下去要申报非遗 为了在版画制作和内容上有突破创新,高文举翻看了大量的书籍,想要让古代版画更加丰富多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许多传统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被其运用于版画创作中。
高文举拿出一幅幅版画展示给记者看,这些雕刻好的版画,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被收藏得很仔细。“不过现在需要版画的人也不多了。”高文举有些感慨地说道,话语间透着几份感伤和无奈。他说,自己退休后一直在创作版画,其间也有几个人想跟他拜师学艺,经过考察,最后他只收下一名徒弟。高文举觉得,制作版画需要经过多年的学习钻研才能够掌握这门技艺,同时,由于版画制作工艺繁杂、耗时久,市场需求很小,因此并不能靠这门手艺来谋生,所以必须是热爱版画,才能沉下心来学习。
由于版画雕刻需要长期埋头工作,一做就是一整天,年近古稀的高文举身体有些吃不消了。前段时间,他又查出患上了白内障,高文举担心以后制作版画的机会会越来越少。“版画制作这门手艺,必须要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并喜爱它。”为此,高文举打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了解,目前高文举所在的兴隆路街道正积极为其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编辑: 杜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