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报道
半岛都市报7月19日讯 19日,记者采访获悉,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近江牡蛎苗种繁育工作,近日顺利通过了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
科研人员介绍,今年春天在滨州相关河口重新发现近江牡蛎自然种群后,海洋贝类遗传与生物技术团队成员立即分批次开展了近江牡蛎规模化苗种繁育,并一举获得成功。本次近江牡蛎苗种繁育采用聚丙烯塑料片和牡蛎壳作为附着基进行采苗,苗种数量超过1000万粒,其他批次以及其他育苗点的近江牡蛎幼虫也陆续附着变态并进入后期培育。
滨州海域近江牡蛎苗种繁育成功,对于推动我国北方河口荒漠化治理、近海环境治理、北方近江牡蛎资源与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
为近海环境治理
提供绿色新动能 今年春天,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莉研究员团队在渤海湾山东海域发现一个近江牡蛎自然种群,这是我国黄渤海区发现的唯一的连片近江牡蛎密集分布区。
近江牡蛎为双壳类巨蛎属贝类,对温度、盐度和PH有广泛的适应性,是河口区大型特有贝类物种,也是我国牡蛎礁形成的主体物种,因其具有超强的污染物滤除功能,被称为海洋天然滤器。
近江牡蛎作为北方河口区特定生态位物种,是河口荒漠化修复的首选品种。有专家认为,近江牡蛎及其河口区牡蛎礁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可能为我国河口区资源环境的生态修复提供一条新途径,为近海环境的绿色治理提供新动能。 据《滨州日报》
■链接
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 牡蛎又叫海蛎子、生蚝,被誉为“海中牛奶”,和蛤蜊一样,每当秋冬交替的季节,青岛市场上海蛎子必定占据了半壁江山,青岛人的餐桌上、酒桌上也必定有一盆海蛎子。吃牡蛎的最佳月份是每年的九月到来年的四月,中国有一句俗语“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之所以要在冬春时节吃牡蛎,是因为牡蛎在夏季完成了产卵,进入秋季会大量进食,之前产卵引起的养分流失会得到极大的补充,所以肉质也格外鲜美。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