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建三载迎发展契机 青岛三医稳扎稳打创佳绩

2017-07-21 12:18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7月21日消息  2014年7月21日,位于李沧区永平路29号的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同时也迎来了第一批看病的患者。三年来,以迁建为契机,三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医疗技术水平还是服务质量,不论是门诊就医还是病房管理。7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新三医,听听医生、护士还有患者怎么说。

  医生:先进设备争先“上马” 业务面更宽了

  孙桂香是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也是一名“老三医人”,对于三医迁建前后的变化,孙主任有很深的感触。

  “以前在老院区,病区空间较狭小、取暖和空调设施不完备,到了夏天,气温酷热,一些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因为天气炎热皮肤散热不好,极不利于褥疮的防护,作为医护人员也很心疼,我们只能通过勤给予翻身、应用气垫床等措施来防范。”提起新老院区,孙桂香最大的感受是搬迁之后医院环境上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会不自觉地烦躁,现在冬暖夏凉病人住院、就诊环境舒适了,感觉医患关系也和睦了很多”。

  孙桂香告诉记者,作为科室主任,除了是专业学术的带头人之外,还担负着稳定“军心”重任。以前在老院区环境不好条件艰苦,年轻人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难保能够留下来,但搬迁至新院区之后整个团队的精气神上去了,一大批的研究生稳扎稳打“扎根”在新三医,人才梯队得以很好地充实,只要大家持之以恒三医的明天会更美好。

  新医院迁建,医院硬件设备有了更多的“更新换代”,像呼吸科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大型肺功能仪等大型设备争先“上马”。“有了用起来得心应手的设备,业务面拓宽了、技术水平提高了,我们就能为患者提供技术含量更高的医疗服务,及时为患者明确诊断、精准治疗,将提高医疗水平落到实处,真正为病患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缩短与上级医院的差距,造福于老百姓。”孙桂香告诉记者,近年来开展数百例的电子显微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使中心型及周围型肺部占位病变的确诊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为肺癌患者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提供了确诊依据,着实提高了治疗品质,让更多的病患获益。

  护士:护理标准细化了 患者都夸我们“好”

  王秋是三医心内科的护士长,也是有着24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护士,在老院工作了21个年头,在新院工作了3个年头,对新老院区的变化与发展,王秋特别有发言权。

  “搬迁之后,不论是病人还是医护人员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三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来院就诊的病人都会惊叹新三医的变化怎么会这么大,变得不仅仅是一座新大楼,不仅仅是环境和硬件的改善,更多的是新三医人给患者的那份责任和亲近感。”作为三医人,王秋感觉既骄傲自豪,又“亚历山大”,尤其是2014年圆满完成三级医院复评审工作,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在老医院的工作经验和作法,新三医细化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像危重患者的管理、分级护理制度、安全输血、安全用药管理、护理安全等等。通过培训,整个护理团队的服务和理念迅速跟上,大家都鼓足了劲,顺应了医院的发展。

  “现在也总有病人去了其他医院看病后,回过头来和我们的医护人员说,我们的护理服务和态度让他们很舒服。”每每此时也是王秋最欣慰的时刻,护理工作比较琐碎,能得到患者这样的评价,是对医院整体的肯定。

  医院的发展,也让王秋和她的“美小护”们受益颇多,像是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老院,都是医生手写医嘱,护士要转抄,工作量大不说,还容易出现差错。王秋告诉记者,电子病历系统运行后,医生直接在电脑上下医嘱,护士看得到,静脉配置中心也可以收到信息,减少了手工劳动量还保证了用药的安全,对患者来说来三医就诊也更加放心了。

  患者:检查更方便了

  步行不到十分钟,走着就能到医院,对于家住升平路的矫美素来说,来三医看病“太方便了”。矫美素是位冠心病的患者,最近天气闷热,她感觉到胸闷不舒服,来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还是老毛病作祟。

  “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来看病了,但每一次这里医生和护士都很耐心。”矫美素告诉记者,最早的老院区她也去过,要说不同,那可能就是老院区很多检查不能做,像是核磁共振,像是有些血象检查。“现在这个院区新上了很多设备,对于我们住在周围的居民来说更方便了。”矫美素告诉记者。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