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大丰收!黄山社区着力打造“一村一品”

2017-07-27 17:29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7月27日消息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是坐落于山海之间的小渔村,居民世代以渔为生,有近半数居民从事海蜇捕捞,捕捞加工海蜇成为渔民世代传承的技艺,2010年,海蜇里子加工技艺已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崂山头以北的海域,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沟,是海蜇繁衍、生长的聚集地,今年7月20号为海蜇开捕期,整个海蜇捕捞季,约持续2-3个月。每年七八月份,由于近海,渔民驾驶小船从码头到捕捞区域只需要15分钟,保证了海蜇的上岸及捕捞时间。

  

捕捞海蜇的渔船在码头停靠



  



  

新鲜海蜇陆续被捕捞上岸



  



  现捞现煮 海蜇制作有门道

  捕捞海蜇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据当地的渔民介绍,要在海水由退变涨或者由涨变退的时机进行捕捞,这个时机水流较缓,容易捕捞,一般情况下一艘船一天要出海2-3次。因为海蜇体内有毒素,要通过腌制来去除。

  据了解,嫁到黄山社区的外地媳妇没有加工经验,没少挨蛰,直到后来才慢慢适应。眼下正值捕捞旺季,渔民们在码头上忙碌着,用专门捕捞海蜇的渔网,网口大小都在18公分以上,不会影响其它海洋渔业资源。为了方便处理,海蜇被打捞上船后,渔民们接着在船上对海蜇进行手工分离,分成海蜇皮、海蜇里子等,因为要获得海蜇里子,必须在捕获海蜇后尽快分割完成,否则随着海蜇死亡,海蜇里子也会很快变质,无法食用。正因为离着近,保证剥下的海蜇里子可以食用,而剥下海蜇里子的海蜇皮又干净,保证了海蜇系列产品的新鲜度与干净度,这也是黄山海蜇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大特色。

  

海蜇上岸后立即接受手工处理



  

海蜇腌制去除体内毒素



  船只靠岸后,海蜇会被从各地前来的商贩抢购一空,而在岸边的加工区,妇女们也早已经支起了炉灶,将分割好的海蜇进行蒸煮。在海蜇捕捞收获季,渔民们每次出海能收获几千斤的海蜇,平均每户能收入七八万元,多则能收入十几万元。

  农家宴新宠 黄山海蜇和当地人的“生意经”

  近年来,社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品质,不断创新,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在海蜇上书写出致富经。

  在黄山,由于各部分的经济价值不同,海蜇都是分着卖的。黄山海蜇分为沙蜇和绵蜇。尤其是沙蜇,要分成5个部分卖。海蜇一上岸,最有名的海蜇宴成了农家宴的主打菜,伴随着社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黄山社区在努力将海蜇宴打出品牌的同时,也在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将“黄山海蜇宴”做出档次,做出品质,带动社区旅游业发展。黄山海蜇宴总共有将近10道菜,主要以海蜇里子炒白菜、海蜇脑子炒鸡蛋、海蜇凉粉、海蜇爪子炖瓜等广受欢迎,为当地农家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意。

  



  



  

海蜇宴上的美食



  2016年,坐落于黄山社区的崂山湾海洋民俗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该馆面积1200平方米,以实物、图片等形式丰富、详实的介绍了崂山湾丰富的海产资源和民俗文化,展示深海鱼类、贝类、珊瑚类等,使游客能够尝海产品、品崂山茶,感受崂山海洋民俗文化。

  社区将“黄山海蜇”产业做深做大做广,推进品牌化、规模化建设,不断拓展王哥庄特色旅游的深度,逐步提升区域旅游休闲度假的吸引力,努力将“黄山海蜇”做成具有当地特色,能够持续带动居民增收致富的现代都市农业。

  如今,具有“黄山特色”的吃、游、玩系列项目成为游客每年必来这里的主要原因,海蜇产业已成为拉动社区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的有力引擎,黄山社区也因海蜇而被称为“中国特色海蜇第一村”。

  记者  王春雪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