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郭培正:从“卖油郎”变成“辣椒王”

2017-08-01 16:05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胶州,一提起郭培正,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辣椒王”。从一辆自行车两个油桶蹲市场到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从加工香油的小作坊到年销售收入5.8亿元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做小本买卖的 “卖油郎”到成为拥有300多名员工,固定资产达10亿元的集团董事长;从而立之年到年近古稀,郭培正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娴熟地驾驭着多辆“马车”,把“柏兰”品牌叫得咣咣响,把“敢为人先”的庄户精神与民族振兴的使命完美结合,谱写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感人故事。

  



  走进青岛柏兰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生产异常红火,厂区内送辣椒原料、发成品货的车辆穿梭不停,加工、分拣、包装、搬运的工人忙得不可开交。郭培正说:“‘柏兰’不断发展,靠的是党的好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谈起成功的秘诀,这位朴实的农民企业家笑着说了八个字:敢为人先,质量至上。

  敢为人先 小作坊炼出“金”香油

  今年72岁的郭培正,是胶北街道办事处前柏兰村人,四十年创业的风风雨雨,郭培正和他的柏兰共同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

  



  退伍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用这句话来形容郭培正再恰当不过。1969年,在外当了多年兵的郭培正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被村里任命为管理多种经营的第三小队队长。那还是改革开放前,前柏兰村是出名的贫困村之一,郭培正从小饱尝了穷日子的艰辛。担任村干部的他心里产生了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要带领众乡亲摆脱贫穷,让大家过上富裕的日子。”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提出“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郭培正反复听了好几遍,越听越激动,他觉得大家致富终于有盼头了。于是,他决定承包村里的香油坊,传承曾经久负盛名的“郭氏香油”祖传工艺。

  说干就干,郭培正身上有着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他带领侄子和兄弟在三件破烂的作坊里开始了创业历程。

  



  为了改善生产条件,他和妻子卖掉了家里的猪、羊和部分口粮,凑了不到2000元,到章丘买了石磨,又赶往鲁西北临清学习电炒芝麻、电搅拌技术,并探索创新了用滚筒炒拌芝麻的一整套工艺,将芝麻加工效率由每小时20公斤提高到480公斤,出油率提高了0.3个百分点。“酒香不怕巷子深”,刚开始,郭培正推着小推车走街串巷、赶大集买油,由于质量好、数量足、不掺假,再加上他待人宽厚,童叟无欺,很快在胶州、高密一带很受欢迎。

  1980年,青岛粮食局在调研乡镇企业时,品尝了郭培正榨的香油后,对香油质量非常认可,从此每年都会拨出200—500吨让他加工。他又号召村民们一起来搞香油加工,冬闲变冬忙,人人齐动手,在他的带领下,前柏兰村迅速成了致富先进村。

  质量至上 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凭着上乘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郭培正很快告别了创业之初靠一辆自行车两个油桶蹲市场的销售局面,市场范围先后扩大到潍坊、高密、诸城等地。1992年郭培正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他本人从当年的“卖油郎”转变为企业主,并把香油作坊搬迁到城区,挂牌成立胶州市柏兰香油加工厂。

  这时,老郭又把目光瞄向国际市场。1992年郭培正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个外国客商急需一批芝麻粉。做成这笔生意,不仅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柏兰产品还可以走出国门。可眼下自己的加工设备只出浆,不能出粉,当地所有机械制造厂又不能生产这种出粉设备。思前想后,好强的郭培正硬是接下了这笔生意。

  



  5个技术工人,两台加工设备,16个日夜奋战,眼熬红了,手磨破了,最终自行研制了第一台研制芝麻粉机器。将研制的芝麻粉拿给客户检测,回复所有产品全部合格时,他长长松了口气。1993年,郭培正研制的设备获得国家专利。

  从此,郭培正的香油加工厂迅速驶入了快车道,成为胶州首家农民进城办企业,首家加工芝麻粉企业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企业。同年,郭培正成立胶州市柏兰植物油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青岛柏兰食品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柏兰集团已经成为资产达到10亿元,拥有员工320人的龙头企业。

  凝心聚力 长远打造“柏兰”品牌

  在郭培正看来,品牌是自己企业价值的体现,是广大消费者钟爱的“民牌”,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牌”。基于这种认识,郭培正始终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公司先后成立了研发中心,建起了国内一流的理化指标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和各类产品化验室,购进了粉制仪、粘度仪、蛋白仪等多种现代化检测检验设备,还相继与青岛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发新产品30多种;与日本、韩国食品专家合作,开展检测项目200多个,使公司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处在国内食品行业前沿,为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了可靠保证。

  开拓辣椒市场 带头援疆脱贫

  一向具有前瞻性眼光的郭培正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瞄准了更广阔的市场。1986年郭培正认识的胶县外贸部门同志需要收购辣椒,当时他就想,这个看上去“红红火火”的辣椒,经营起来也一定“红红火火”。

  他始终坚信,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自身的优势,拓宽经营渠道。为此,他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在收购辣椒和辣椒粗加工出口的基础上,发挥已有资源优势,实现产品深加工,迅速增值,延伸产业链条,由原来的加工生产香油发展到以加工生产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油为主。又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开发出有机玉米茶、有机大麦茶、鱼油、调味品等6大系列110个品种,其中60%的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国内、国际市场的双赢。

  “企业做大了,我考虑着回馈社会,带领更多的人致富。”郭培正对记者说,新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利用通畅的铁路,胶州和乌鲁木齐之间可以实现便捷的物流运输。为了让少数民族兄弟一起富裕,早在2007年,郭培正就在新疆成立了柏兰新疆公司,扩大当地辣椒的种植面积,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种植体系,同年,公司又在新疆开发了跟农二师合作,6个团共种了30万亩辣椒种植基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辣椒种植、收购、加工、出口产业链一条龙体系。

  “我们实行保护价收购,保证种植户每亩保底纯赚2000多元。”郭培正说,统一价格、统一回收,是郭培正保证农户收益的措施之一。他还注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国际有名的“圣尼斯”、“金塔”等优质品种辣椒达100多万亩,辣椒产品畅销不衰。而种植的墨西哥甜椒更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郭培正说,“因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新疆基地的墨西哥甜椒,是全球最好的提取天然色素的甜辣椒,每次到收获期,就被欧洲、南美洲客户订购一空。”

  今年4月份,胶州市组织相关部门及辣椒加工企业赴新疆考察,72岁的郭培正也随团来到新疆,在和田地区策勒县现场察看了当地的种植环境后,他立马和策勒县策勒乡的全国人民代表买买提结对子,为当地农民提供种子和技术,据了解,在郭培正的带领下,目前策勒县全县有8个乡镇种植了约5000亩辣椒。“他们种多少,我就收多少,保证让他们百分百获得保底纯收入。”郭培正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

  回馈社会 产业拉动农民致富

  在创业的道路上,郭培正始终不忘初心,怀揣感恩之心。尽管他工作和生活很节俭,可对慈善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出手大方,始终跑在前头。30多年来,他先后为学校、弱势群体、新农村建设等累计捐款300多万元。  

  在做好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的同时,郭培正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着更深刻和独到的理解,那就是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了他最为关心的新疆地区,他还先后他先后在诸城、五莲、德州地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办法,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收购种植合同。此后,他又在吉林白城、洮南,辽宁北票,内蒙古通辽、开鲁等五省区建立辣椒种植示范基地近100万亩,免费提供种子、技术,进行全程服务和标准化管理,让10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每年为农民增收近30亿元,并解决了6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这也使他成为全国有名的“辣椒大王”。

  郭培正还在胶州当地发起注册了青岛中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有上千辣椒种植专业户和辣椒收购、加工企业加入,实现了信息上互通交流,贸易上一致对外,资源和利益上彼此共享,最终实现了中国辣椒在世界辣椒行业上的超越。

  他带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从一个小小的香油作坊做起,以精立业、以诚为本、以质取胜,让“小”柏兰变成了大集团。每当谈起柏兰的发展,郭培正总是豪情满怀:“我们要做有人情味的企业,打造真性情的企业,在有生之年,我还会为辣椒事业继续奋斗下去,为带领更多的乡亲父老富裕继续奋斗下去,做到了这些,也就是实现我自己的中国梦。”

  文/图 半岛网记者 黄超 通讯员 隋丽君

   [编辑: 黄超]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胶州 郭培正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