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学义
七夕节里有我们中国人的诗与远方。在爱情的语境里,它诉说的是敢爱敢恨、不离不弃和忠贞不渝;在文化的范畴内,它与诗歌、戏曲、美术、民俗等紧密相连。如何拓展活动形式,做好文化传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思考。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的七夕佳节,也是七夕节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11个年头。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然而,说来有些尴尬,因为习惯了阳历,很多人准确知道今天是七夕节,还是因为线上线下无处不在的促销信息。商家主打“甜蜜经济”。有机构调查显示,26~35岁消费者的七夕送礼喜好浪漫主题,排在前三位的礼物分别是永生花、酒店预订和蜡烛;36~45岁消费者则更趋生活化,爱买大闸蟹礼券、牛排和扫地机器人。
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七夕节成了人们口中的“中国情人节”,这一天当然适合表达爱情。其实,从汉代开始,七夕节的乞巧、示爱等内涵,就已基本确定下来。江浙一带从唐宋时期开始,就十分突出七夕节的爱情元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美好爱情都值得赞美和祝福。因为平日里生活过于忙碌,加之不少中国人讷于表达,所以在这样的节日表达一下爱意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七夕节表达爱情,最根本的还是要相信爱情。一方面,表现在对选择礼物的态度上。在商家促销和渲染之下,难免有人“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最大的浪漫还是一片真心实意,否则纵使在纸醉金迷里打滚,也只不过是场金钱的游戏。另一方面,七夕节也是相亲火爆的日子,人们愿意借“鹊桥”的彩头来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对此当然应该给予祝福,只是需要提醒一下,纵然免不了物质条件的博弈,也请在爱情的前提下谈论未来,近日爆出的各种“相亲鄙视链”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七夕节还是古代的女儿节。千百年来,女性们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祈祷祭拜、穿针引线,在葡萄藤下倾听牛郎织女的私语声……如同学者冯骥才所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了无数璀璨的诗篇。比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都让人们耳熟能详,也是人世间最长情的告白。
七夕节里有我们中国人的诗与远方。在爱情的语境里,它诉说的是敢爱敢恨、不离不弃和忠贞不渝;在文化的范畴内,它与诗歌、戏曲、美术、民俗等紧密相连。如何拓展活动形式,做好文化传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命题,也集中体现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