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9月2日讯 9月1日中午12时,35度以北黄渤海正式开渔,结束历时四个月的堪称“史上最严”的“伏季休渔期”,山东4万多艘渔扬帆出海,撒网开捕。今年是20多年来最严的休渔季,比以往提前一个月进入休渔期,专家分析,这次渔民出海的收获,比往年都要好。
鲅鱼个头大了,一网二十多条 9月1日,沉寂4个月的码头又热闹起来了。今年休渔期比往年延长一个月,对于收成,渔民们充满期待。
下午四点多,已经有渔船陆续返回,烟台开发区初旺港口内,拉鱼的货车早已等候多时,渔民正忙碌着把一箱箱海鱼运送上岸,过磅后再送到拉鱼的货车上,捕捞的鱼类以鲅鱼为主,也有不少鲐鱼和其他鱼种。
船长李学崇说,“今年休渔期为四个月,鱼的个头要比往年大。往年的鲅鱼一般以三条一斤的个头居多,今年普遍以两条一斤的居多。今年捕捞到的大鲅鱼也明显多了,去年一网七八斤重的大鲅鱼多了能捕七八条,少了也就三四条,今天开海第一网就捕捞到二十多条,运气还不错。”
在初旺港口,一位渔民兴冲冲地拎起两条近一米的刀鱼,这是他们这次出海的重大收获。随着海洋资源逐渐枯竭,本地刀鱼已经成了稀罕物,而这次出海一下就捕到两条,非常难得,目前市场售价已达每斤百元。
渤海湾刀鱼是渤海渔场著名的经济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钟爱。可前些年随着渤海湾捕捞强度的增大,这一名贵的经济鱼一度消失。烟台开发区农海局渔政站站长鲍鹏介绍,今年休渔期延长,海洋资源得到一定保护,不少洄游产卵的鱼类得到休养生息,虽然渔民捕鱼的时间缩短了一个月,但是鱼的品质应该会有所提升。 出海归来的渔民赵竹成说:“这次出海情况挺好,这一船能打个三四万斤,能卖四万块钱,今年鲅鱼比往年个头大一些,还多一些。”为方便渔民开渔备航,烟台边防部门为渔民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务,还加大了巡逻力度,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尽可能为渔民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
捕捞期收入可观,一天能挣上千元 “今年雨水较多,根据往年的经验,风调雨顺往往是个丰收年,今年的产量我们预计能翻一番,渔民的收入也能翻一番!”青岛市港东村党总支书记刘元欣介绍,由于今年多了一个月的休渔期,可以为爬虾等海鲜幼苗创造很好的繁殖生长环境,使许多海鲜有足够的繁殖和休养时间。
据悉,港东码头有261条捕捞渔船,400多位从事打捞的渔民,他们的年龄大多为四五十岁。捕捞要根据潮汐涨落来,1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捕捞海域,不过撒下网以后要等两个小时,整理渔具也要花费两个小时,因此小船每天一般出海一次,大船会出两次。“好的时候能捕捞到上百斤海鲜,差的时候十几二十斤,平均下来一天能挣千元左右。”
“今年量不少,不过卖价不算高。”一位高姓渔民告诉记者,捕捞期虽然很累,但这也是全家的收入来源。“9月开始一直到11月底可以捕捞三个多月,气温在零下以后就不能捕了,码头也就冷清了,明年4月份还能捕捞一个月,一年就指望这几个月。”像高大哥一样的渔民不在少数,休渔期时大多赋闲在家,有的也会外出打打临时工,或者采茶叶来弥补休渔期的空白。
海鲜价格走低,渔民不急出海 “史上最长休鱼期”结束,按说渔民们应该争相出海,但东营广利港的大批渔船却仍没有离岸去争抢第一网鱼。不少渔民在悠闲地补着渔网、清洗渔船,还有不少渔民干脆聚在一起打起了扑克。未出海的渔船里不仅有一些小渔船,很多马力大的渔船也是纹丝不动,异常安静。
东营的老王是一个有着20多年经验的老渔民。老王一家人都是靠打鱼为生,儿子明年就要高考了,他不仅要为儿子赚学费,还要赡养家里的老人。对他来说,每年的开海都是一个新希望的开始,但是今年他却不是太着急。
“往往开海后第一网鱼是最挣钱的,很多客户都提前预订。但是今年南方海域早就开海了,对我们影响很大。”老王说,原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是现在明显起跑慢了。南方海域提前一个月开海,让大量海鱼提前送到了市民的餐桌上,“以往9月份才能吃到的新鲜鲅鱼,现在大家8月份就能吃到了,可这些鱼都不是我们打的。”
较往年同期,东营市面上梭子蟹的数量明显变多,价格也下降了。市面上较便宜的梭子蟹只需要30元/斤,除此之外,基围虾、海捕对虾、爬虾的价格也都有所下降。除了渔民热情不高外,还有一部分渔民是准备夜间出海,这才导致出现了开渔后港口内异常安静的情况。
(综合齐鲁晚报等报道)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