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临沂下起淅沥的秋雨。残疾女孩刘洁和父母从沂南老家赶到临沂大学报到。一下车,5、6位志愿者学长热情地围上来帮打伞、拿行李。她母亲将进校陪读,与女儿同住一间宿舍,学校还为她提供工作岗位。临沂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国说:“我们给予刘洁的是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关怀。”
无手女孩高考成绩473分
刘洁1996年出生于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一岁多时不幸遭遇火灾意外,亲人将她救出时全身已被严重烧伤。经过抢救治疗刘洁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面部被毁容还失去了双手,双臂仅有左臂残存手腕,右前臂失去一多半。渐渐长大的刘洁明白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怕出门、怕抬头看人。但自卑的刘洁并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在母亲教导下她在家完成了小学1、2年级的课程,在她10岁时被当地小学招收进3年级学习。
因为肢体残疾,常人简单的握笔书写对刘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她用了3年的时间才能把“8”字写好。发现课外活动时间刘洁大多独自一人闷在在教室,音乐老师葛亮送来一本字帖鼓励利她有空可以练习毛笔字。耐性和悟性不错的刘洁没有让老师失望,2013年她的书法作品在当年的山东省青少年书画大赛中获得青少年组一等奖。多彩的校园生活改变着刘洁的性格,她逐渐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
刘洁家里悬挂着一幅50厘米见方的十字绣,就是刘洁为了挑战自我,利用假期完成制作的。不过,尽管刘洁想尽办法锻炼,但残缺的双臂始终无法代替双手,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她也有时无能为力。有一次她的一只鞋子意外脱落,费劲周折也没能提上。要强的刘洁没有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直到吃饭时被陪读的母亲发现。
首次高考没有达到预期分数后,刘洁回校复读一年,在2017年再次参加高考。因为身有残疾书写较为缓慢,沂南县教育局根据省招考部门的批复,按照政策对刘洁的科目答题时间延长30%,并单独安排考场。这一次,刘洁取得了473分的成绩。
选择社工专业未来要帮更多人
8月15日下午,刘洁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
8月15日,刘洁把通知书拿给母亲看
相比紧张的高中学业,等待录取结果的日子更让刘洁难熬。因为除了成绩达标,她还要考虑有没有学校愿意录取她这名肢体残疾、面部毁容的学生。除此之外,刘洁入学后还需要母亲陪读照顾生活,这无疑又给学校添加了负担。
填报志愿时,崭新的报考指南被刘洁翻成了旧书。她考虑的是母亲跟着陪读后只有父亲在家,如果到省外上学一家人将分离的太远。刘洁特别中意的几个专业主要是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因为在她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的爱护,想把这些爱心在讲台上传递给更多需要的学生。或者能学一身医术,挽救像她一样差点被意外夺走的生命。
咨询过多个专业的招生要求后,刘洁发现她的状况并不适合这些期望的专业。填报志愿窗口关闭的当天上午,一位热心人建议刘洁考虑临沂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得知这个专业的价值理念正与刘洁期望的“助人、自助”不谋而合,她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与此同时,临沂大学招生部门也传来消息:“只要刘洁的分数达到录取线,临沂大学欢迎刘洁入学。”
同学围观她微笑回应
收到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久,刘洁接到了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斌的邀请电话,学院想让刘洁和母亲先到学校一趟。
8月23日,刘洁比其他新生早一步来到临沂大学。接待她的不仅有法学院领导,还有临沂大学学工部、团委、物业服务公司的负责人。他们的想法是让刘洁和母亲熟悉一下学校,看一看生活方面有何需求。在这之前,刘洁一直不知如何开口也不知该找谁说出需要母亲入校陪读的想法,没料到学校已经主动做了安排。更让她意外的是,学校还与物业服务公司沟通,将由后者在校内为她母亲提供工作岗位,帮助解决她们母女的生活费用。
刘洁将和母亲住在同一个宿舍
9月10日,正式报到日,在刘洁办理报到手续时,其他学生发现了刘洁的特殊,纷纷围拢过来。看到刘洁娴熟地用双臂接过笔俯下身签名,人群中发出轻微但持久的惊叹声。当大家看到签名表格上一长串的名字中,刘洁的签名格外规整,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刘洁对此并不排斥,微笑着向众人挥了一下臂膀,转身跟随志愿者到邻桌缴纳学费。
刘洁的宿舍被安排在进出方便的一楼,学校专门为她和母亲准备了一个带卫生间和阳台的双人间。在刘洁报到前一天,王斌带领法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宋允龙等人进行了打扫,就连崭新的被褥、床单、蚊帐等也给铺设妥当,还在窗台上摆放了两盆绿植。一位女同学带来一束紫色的工艺干花,摆放到书桌上迎接刘洁。
“我们给予刘洁的是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关怀。”临沂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国说,临沂大学扎根沂蒙大地,是人民的大学,有责任接纳所有向往知识的优秀学子,刘洁的坚强和进取感动着全院师生,大家会用对待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她,但给予的是不一样的关怀。刘洁入校后,学院会专门为她配备一名学业导师指导学习。同时,物业服务公司将提供宿管、保洁等两个工作岗位供刘洁的母亲选择,让她在照顾刘洁的同时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补贴生活。
一位志愿者向刘洁介绍如何使用校内社交软件,她可以使用手机,并且打字很快。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高祥 邱明
[编辑: 张珍珍]